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統計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提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0引言 統計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統計現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隨著傳統的、封閉的教學方式的改變,統計課已經由原來的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為案例教學、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等形式多樣的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隨著教學體制的深化與改革,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對統計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師能在講臺上傳授書本知識,又要求教師有牢固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只有同時具備這兩項條件,才是當今合格的統計教師。 1目前高校統計教師存在的問題 1.1知識老化 現如今,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社會實踐中的統計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教材依舊沒有太大的更新,非常需要有大批的具有理論知識又有一線的實踐經驗的教師對現行的統計教材的內容推陳出新,使得統計教材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實用的實際操作技能。現在,有部分教師具有相當高的學歷,但是沒有實踐經驗,他們從大學課堂到講臺,缺乏對相應學科的動向的深入了解,拿不出貼近實際的案例和觀點來更新教學內容。還有部分老教師,不學習新的知識技能,用十年前的授課內容與方法對十年后的學生進行著教學工作。 1.2教學方法陳舊 由于缺少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從書本到書本的“注入式”的教學方法還在統計課堂上大量使用,而缺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也是從書本到書本,沒有創新,沒有變化。老套、陳舊的教學方法帶來的是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學生們不愛學,覺得沒有用處,沒有樂趣。教學方法的陳舊大大傷害了學生們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 1.3統計教師缺少社會實踐能力 我這里的實踐能力指的是實際解決企業決策統計分析等能力,并非單純指用軟件計算幾個例題。相比會計專業的老師而言,很多會計教師都在外面兼職,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會計教師自己實踐經驗非常豐富,也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統計老師在這方面相對較差,似乎只講課的多,具體在實踐中怎么做,可以做什么,連統計教師自己都不知道。很多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的講課有點紙上談兵。學生有的可能不愿意學習,這其中也有一部分老師的責任。 1.4教師的社會實踐往往存在著走形式、混經歷的缺陷 現如今,各高校非常注重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往往派教師前往企業實習實訓。基于財務統計的特殊性,即:首先財務統計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他們需要熟練的人長期連續的工作,才能保證對單位的深入了解和對單位數據的更深層次的解讀,需要與相關的工商、稅務部門進行接觸與交流,在與稅務工商部門的工作交流中不允許出現任何一點點錯誤,否則企業就會遭受處罰,新人上路都需要時間的,所以,企業怕新手,那是“傷不起”的啊,也就是直接花錢買傷害。而且單位領導需要對工作者的人品和工作能力都要充分的了解,生怕單位的統計數據的不正確,會對決策者研判未來形勢產生致命的打擊。因此,企業并不真正歡迎的短時間下基層的教師。只有企業了解你的人品、能力等,覺得你能勝任時,才逐漸把相關的企業的數據資料交給你,逐漸放手讓你去做。這個過程最快需要一至兩個月,因為統計核算的周期最短是一個月。這個時間恰恰就是教師實訓的最長期限。假如企業覺得你的能力不能勝任時,也就安排你做些表面的很膚淺的工作,這對教師并沒有太大的提高,且教師在企業實踐沒有定量的考核,只要混夠了時間,實習單位在《教師實踐表》上蓋個公章,回去就算實習完畢。 1.5“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的虛假 在加強和改革實踐教學的途中,各個高校派教師外出培訓,全國寒暑假期間,由國家教育部認證的《雙師證》的培訓如火如荼,教師只要交納培訓費,在指定教室上課十四天,就可獲得“雙師證”。這個雙師證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外行人都能看的懂,不用說專家學者了。獲得如此的雙師證的教師,依舊不能在企業中得心應手,又如何教授學生實踐哪?雙師證有如此的水分,如何來評判教師的實踐能力哪? 2如何加強統計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統計教師參與真正的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地豐富教師的實踐水平和實際操作經驗,對學生的教育與培養,對專業教師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強統計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的訓練,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2.1與企業或統計部門建立長期的實習實訓基地 學校可以與企業或統計部門建立互利互惠的業務關系。學校根據企業或統計部門的要求,特定培養一些用來滿足企業要求的學生,如以企業名冠名的“浦發班”、“央視調查大隊班”等,完全按照企業的要求制定學習計劃,開設制定的課程。學生畢業后,擇優進入企業,學生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就能迅速地適應工作的要求;企業和統計部門則為學校提供具有真實業務的實習崗位,并容許教師像學生一樣實習頂崗,教師要實實在在地實際操作下來。每年通過一至兩次這樣的實踐,教師有了真實的工作經驗,有了大量、真實的“案例”,就有足夠的經驗可以去完成“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2.2鼓勵教師在社會上兼職 國外很多大學教師都是在外面企業工作的,例如:劍橋大學就有大量的科研人員及教師在政府部門、學術研究機構、經濟組織等單位擔任專職或兼職工作。當教師暫時需要離開學校到其他部門任職時,劍橋大學一般都會保留其職位并雇傭臨時工代替他們的工作。我國目前教師下基層主要是利用寒暑假期間,在企業干一二十天,最多一兩個月,這樣下基層,企業并不真正地歡迎的原因是;一則時間太短,剛剛熟悉業務,就要甩手離開,企業不得不重新找人替代他的工作。二是使得企業頻繁換人,不利于穩定軍心。三是企業的資料信息容易被教師當作案例進行課堂的分析,有悖于企業信息資料的保密性的要求。即使進入企業,也不會進入企業的核心階層,很多統計的分析工作并沒有真正接觸。因此,我國目前統計教師在社會上兼職的并不多。鑒于此種狀況,學校應該積極鼓勵教師去社會上兼職,給予充分的優惠條件,用社會上的兼職工作替代教師的應授課量。如果統計教師能夠兼職,有利于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基礎,便于教師增長見識,積累經驗,對日后的統計教學工作的生動開展,及統計教材的重新編寫都有著積極的作用。#p#分頁標題#e# 2.3聘請校外專家來學校做兼職教師或進行專題講座 為了彌補校內教師實踐經驗少等缺點,本著讓廣大的教師盡快提高的目的,從校外聘請業務熟練又精通理論知識的統計工作者、統計專家、學者到學校來開展講座,或擔任專業課的教師和實習教師。通過傳幫帶的活動,向校內教師傳授實際的工作方法,對實際工作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帶給校內教師目前社會上關于統計實踐工作的第一手資料和信息,盡快地帶動統計教師的成長。 2.4加快統計實踐教材的改革 針對當前統計理論與實際工作的特點,盡快推出一批由具有長期企業實踐與較強理論知識的優秀人才編制的統計實踐教材。新編的教材,應當以真實的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的實際的業務事項及產生和形成這些經濟事項的相關內容和外部的經濟聯系,各統計崗位的職責及相互的傳遞等,進行統計業務的實訓。統計教師熟讀這樣的教材,先從理論上完全熟悉統計工作的業務流程,各業務崗位應當做的工作,以便真實下基層時的鍛煉是最有成效的。在實際鍛煉中,很多教師不帶任何任務下企業,自己并不知道該干什么,怎么去干。在企業里顯得無從下手,企業也會覺得教師并沒有帶知識下企業,解決企業的難題,還不如招聘一個畢業生。因此,先從理論和書本上對教師進行先期教育。 2.5加大能夠在企業勝任的、能長期為企業所用的、真正的“雙師型教師“的獎勵力度 對那些能夠長期在企業中兼職的,并能夠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一員的兼職教師,那才是真正的能夠獲取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只有加大對這類教師的獎勵力度,才有可能讓更多的統計教師踏踏實實的做好實踐的工作,才能全面提高統計教師的整體的實踐水平,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雙師才能為我所用。 2.6針對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鼓勵統計教師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做社會實踐工作 針對全國上上下下都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比如:小升初的奧數班屢禁不止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社會風氣、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等,學校鼓勵統計教師們積極立項,并撥付一定的經費,讓教師帶領學生們從問卷的設計、調查、整理及分析的全過程進行調查,取得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對獲取資料的全面了解與實踐,使統計教師們掌握較為全面的統計理論與方法,并能夠形成一整套全面的社會實踐資料,對日后的統計課堂與社會實踐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通過以上方法的綜合運用,使得統計教師能夠掌握第一手的實踐資料,同時,他們又是擁有較高理論知識的群體,充分改變知識老化、課堂無案例、無法使用“啟發式”教學方法的不足,改變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真正的“雙師型”統計教師。 3結束語 加強統計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的訓練,已經成為當前統計教師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學校社會要予以大力的支持,教師也要積極主動地投身于社會實踐當中,充分地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力爭將統計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