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護生專業轉換的原因,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自2002年,復旦大學首開我國高校學生專業轉換之先河,率先放寬本科生專業轉換限制之后[1],讓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和發展的機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適應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國內許多學校也都紛紛展開改革,實行了相應的專業轉換制度。而研究者調查的學校其護理學院亦實施該項政策數年有余,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基于此,本研究欲了解該校當前護理學院大一新生的專業轉換意愿現狀,并分析其產生轉換意愿的原因,以期能夠發掘出可以加強護生專業教育的新切入點,提高護生的專業認同感,并為當前的護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在護理學生專業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護理學院2010級學生且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本次調查的學生,女生129人,男生10人,年齡18~22歲。其中,獨生子女43人,非獨生子女96人;上學期間曾擔任過學生干部的有88人,沒擔任過的51人;來自單親家庭的有12人,來自雙親家庭的127人。 1.2方法 問卷在課堂上集中進行發放,采用不記名方式進行,遵循保密原則,采用統一指導語,讓同學填寫。發放問卷150份,實際回收145份,剔除無效問卷9份,最終有效問卷139份,有效回收率92.7%。 1.3調查工具 1.3.1一般資料問卷 該問卷包括學生的年齡、性別、家庭狀況及上學期間的經歷等。 1.3.2學生專業轉換意愿問卷 該問卷參考其他研究者關于本科學生專業轉換方面的研究來進行設計[1],主要包括:學生有無專業轉換意愿、產生轉換意愿的時間、就讀護理專業的原因以及具體產生轉換意愿的原因四個方面。其中,具體產生專業轉換意愿的原因,分別從學生在就讀護理專業期間在人際關系、學業及就業預測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2結果 2.1學生專業轉換意愿情況 在139名被調查學生中,有54名同學有專業轉換意愿,占被調查學生總人數的38.8%。產生專業轉換意愿的時間見表1。 2.2學生就讀護理專業原因情況 被調查的學生中,有96人是志愿服從調劑,24人聽從長輩的意思,僅19人自愿報名就讀護理專業。 2.3具體產生專業轉換意愿的原因情況 2.3.1人際關系方面 2.3.2在學業方面 2.3.3就業預測方面 被調查學生中,有56.9%(79人)的同學認為護理專業的就業形勢沒有前景或者前景不大,僅有12.7%(26人)的同學認為護理專業還是很有前景的,有24.5%(34人)的同學認為程度中等;而在護理專業的實際發展前景方面,有50.3%(70人)的同學認為沒有前景,僅有25.1%(35人)的同學認為很有前景,有24.5%(34人)的同學認為程度中等。 2.4對護理專業的滿意度 被調查學生中,有38.8%的同學(54人)表示比較滿意,同時有36.7%的同學(51人)表示不確定,另有18.7%(26人)和5.8%(8人)的同學分別表示比較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 3討論 3.1產生專業轉換的意愿時間 由表1結果顯示:被調查同學中有42.6%的同學在入校前就產生了轉換意愿,有48.1%的同學,在大一上半學期產生轉系意愿,9.3%的同學在大一下半學期產生轉系意愿。學生在入校前就產生專業轉換意愿,考慮學生在就讀大學之前,對學校的相關教育政策即本科學生校內轉專業暫行規定的個人理解有關。許多同學將學校的專業轉換政策片面理解為:凡是進入該校的學生,均可以在第一學年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網上選課并獲得相應學分,并于第一學年下半學期,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學校遞交申請,進行一次專業轉換,并在申請受理及專業考核合格之后,轉入另外的專業進行研讀,而忽略了,該項政策對學生來講,是有專門針對性的問題。基于此理解,不排除會有部分學生在入學之初,抱有以護理專業先進入該校,然后再行轉換專業的意圖。而被調查護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是在進入學校一個學期之后產生轉系的意愿。該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從側面反映了一些學生在大學初期發生了專業適應不良。表明學生在從高中進入大學的過渡與適應中,存在很大的可教育空間。王玉萍、張立等人的研究均表明,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差異[2],反映了大學生在適應和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與行為變化[3]。學生會通過學校生活,慢慢對自己產生新的認識,并對自我認識、自我定位等問題表現出反復思考[4]。提示學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學生初入校園的這段時期,應同時關注其生理和心理健康,抓緊時機對其進行有關于本專業的教育與認識,并加以正面引導,幫助其建立起良好穩定的專業信念,產生較好的專業認同感,以有效地降低護理學生專業轉換的幾率。 3.2專業轉換的時間 根據該校的轉系政策規定,學生專業轉換是在大一學年下半學期。而同學心中認為的合適的轉系時間,有68.5%的同學認為適合在大一上半學期就開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生在大一上半學期處于一個專業適應期,其心境較為急躁與動蕩,提示管理者與教育者加強教育管理,關注其心理及行為變化。另外考慮原因還有由于學校規定,轉系之后要在新的專業重新研讀一年,這樣成功轉換專業的學生會比同期進入學校的學生多讀一年時間,因此,擁有專業轉換意愿的學生,通常希望在大一上半學年就開始轉換,以節省其在校時間。#p#分頁標題#e# 3.3就讀護理專業的原因 參加調查的同學中有69%(96人)的學生是志愿服從調劑,有17.3%(24人)的學生是聽從長輩的意思,僅13.7%(19人)的學生是自愿報名就讀護理專業。提示我們在學生入校初期,對其進行專業教育的空間很大。要使學生在入校初期,加大護理專業的宣傳,采用多種形式如:邀請護理界精英進行講座、觀看護理界前輩的記錄片、了解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的事跡及組織學生去醫院實地參觀等,來增加學生對護理專業的了解,加強其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建立并穩定其專業信心,使其對未來的專業前景充滿信心,從而降低專業轉換意愿。 3.4具體產生專業轉換意愿的原因 根據統計結果,在人際關系方面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沒有矛盾或存在輕度矛盾,僅有少數的學生認為存在嚴重矛盾。說明學生在入校之后,跟同學之間,跟教師之間,相處相對融洽,值得關注的是擁有中等程度矛盾的部分學生,應該詳細了解其矛盾方面及矛盾點,給予相應的輔導與幫助,使其更加融入整個集體學生生活中,提高滿意度,降低專業轉換意愿。在學業方面,與人際關系方面類似,認為沒有矛盾或存在輕度矛盾的人占絕大多數,僅有個別學生認為存在嚴重矛盾,另有部分學生認為存在中度矛盾,說明其在學業適應方面,存在問題,應針對其不適應的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以實施相應的改進措施,促進其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專業水平,進而幫助學生建立穩定的專業信心,降低專業轉換意愿。在就業預測方面,有近半數的學生對護理專業的前景不看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專業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局限,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整個社會大眾對護理專業的偏見和錯誤認識,造成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失去信心;另外就是目前在崗的護士,每日里忙碌于單調瑣碎的工作,普遍工作滿意度較低,社會壓力又大,這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造成了學生做自己專業的前景失去憧憬甚至產生恐懼,進而抗拒,表現出來轉換專業的意愿。 3.5學生對護理專業的滿意度 參與調查的同學中,表示對護理專業滿意的學生僅占38.8%,另有36.7%的學生表示不確定,這就給我們將來的專業教育提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應分別針對于學生的不滿意和不確定,加強課程改革,使護理專業的教育更加貼近學生,使其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從而逐漸熱愛自己的專業,提高滿意度,降低轉換意愿。 3.6其他 在認為轉換專業過程中給予幫助最大的人選里,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指導最為重要。而被調查同學中,有65.4%的學生(34人)認為轉專業所需的時間僅為幾個月,甚至有17.3%的學生(9人),認為只需幾個星期的時間即可轉專業;僅有11.5%的學生(6人)認為需要一年的時間,及5.8%的學生(3人)認為所需的時間要更長。這里所暴露的問題,明顯有大學生的思想特色,即表現為對事情的看法較為表面,處理事情比較簡單,看待未來也比較理想等。從這里提示管理者與教育者,在學生轉換專業的過程中,學生本人的性格成長及老師的專業指導是極為重要的。在充足尊重學生意愿的同時,老師有責任和義務詳細地為學生分析現在的形式及將來的專業發展情況,使其慎重對待專業轉換選擇。 綜上所述,學校的護理專業教育與發展,要時刻與整個社會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和出發點相一致,既要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要求,又要走向開放,及時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將社會、行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及時反映出來,更好地適應社會[5],將這些細化成具有自己專業特色的教育,實施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使得學生能夠形成健康穩定的專業信念,從而具有良好的專業心理素質,保證護理教育乃至護理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