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教學模式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幼兒計算教學法是研究幼兒學習數學初步知識的認知特點和在幼兒園進行計算教學活動的一門學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了“認識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的發展目標。我從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五個基本方法: 一、直觀演示法 教師演示實物或教具,把數或形等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我在教學10以內的雙數、單數時,讓幼兒數出準備好的實物: 豆子、扣子,先數出2個,用數字卡片“2”標在下面,然后再數出1、3、5、7、9個實物,從而認識單數和雙數。 二、實物操作法 教師供給幼兒足夠的實物材料,創設一定的環境,通過自身的實踐進行學習。教數的組成與分解,我讓幼兒通過小木棒、小紐扣、雪花片插塑等的分與合,配以相應的數字卡,幼兒不僅掌握了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規律,還體驗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三、生活體驗法 在幼兒的一日世界里,到處充滿數學。早上8點半之前上幼兒園(時間);每天要玩什么樣的玩具(顏色、形狀);排隊(序列)等。可以問幼兒教學樓從樓下到拐彎處有多少臺階,幼兒會運用加法算出總數;接著再問從二樓到拐彎處是幾層臺階,到樓下還剩幾層臺階,幼兒又可運用減法得出結果。 四、游戲興趣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比較數的多少時,我運用了音樂游戲《搶凳子》進行教學。音樂開始,6位幼兒圍著5條凳子走,音樂停止時,有一位幼兒未坐到凳子,然后讓幼兒動腦筋想為什么,從而比較5比6少1,6比5多1。正如皮亞杰曾經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對幼兒智力具有促進作用。 五、引導發現法 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自主發現和探索數學初步知識。如大班幼兒學習減法時,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后,知道原有一個物體去掉這個物體,一個也沒有了或者說等于零,就用1-1=0來表示。用同樣方法,可以知道2-2=0,3-3=0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發現規律,凡是兩個相同的數相減都等于零。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數學家皮亞杰說過:作為教師,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只有堅持多種方式方法的靈活運用,才能激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幼兒計算教學符合新《綱要》中的:“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