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區健康教學調查思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馬春紅 韓琤琤 王凌云 張躍紅 萬巧琴 單位: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
社區護士參與健康教育形式和內容多樣,從高到低依次排列,影響護士健康教育工作積極性的因素。社區護士回答實施健康教育工作時,影響其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按照從高到低順序排列。開展健康教育過程中的困難環節。200名社區護士在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從高到低依次排列。進一步對健康教育參考資料進行調查發現108名(54.0%)認為專業性太強不適用于病人,105名(5%)認為知識點分散需要很多時間整理,97名(48.5%)認為不夠具體可操作性差。社區護士參加健康教育培訓情況及培訓需求。針對現有培訓方式進一步分析發現,136名(68.0%)社區護士通過網絡學習相關知識,通過個別講座進行培訓的112名(56.0%),參加健康教育觀摩和一對一指導的較少,分別為59名(29.5%)和29名(14.5%)。社區護士對常見疾病醫療、護理相關知識、溝通知識、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實施健康教育、心理學、教育學、授課技巧及課件制作等培訓需求大。
健康教育形式和內容多樣,護士積極參與。我國慢性病呈現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衛生費用支出率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現象[3]。慢性病與不良生活方式和衛生行為習慣有關,吸煙、不健康膳食、缺乏身體活動導致國人體重增加,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吸煙、缺乏身體活動、中等量以上飲酒、不健康心理都是可以改變和控制的[4]。調查數據顯示,95.5%社區護士已經認識到健康教育工作對預防慢性病、促進健康的重要意義,積極參與并采用多種形式,對社區居民和患者實施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如表2所示:開展健康講座和發放宣傳手冊及資料分別為95.0%和87.0%,主要內容為常見慢性病的防治(95.5%)、健康生活方式知識普及(90.0%)。如表2所示,健康教育形式的前4種(健康講座、發放資料、健康教育櫥窗和專欄、健康促進活動)為單向傳播,不易開展行為干預。而電話咨詢、居民和患者座談會、一對一健康指導為雙向交流,針對性強,易于發現健康問題,進行個性化指導,但參與人數相對少,雙向傳播較單向傳播更易被采納[5],因此會影響健康教育的實施結果。
社區護士專科知識有限,居民參與熱情不高,。本科以下學歷的社區護士占83.0%,即社區護士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與以前的研究結果相似[6]。因此,社區護士在提供健康教育時,如表3所示,57.0%認為自身專科知識有限,47.5%認為居民參與熱情不高,是影響其健康教育工作積極性的主要原因。如表4所示,55.0%的護士認為開展健康教育最困難的是組織居民參與活動。本次結果顯示,實施健康教育的護士和護師占59.5%,副主任護師占2.0%,護士長和教學護士占13.0%,(見表5),護士心理學、溝通知識等經過培訓百分比遠遠小于需要培訓百分比,如何實施健康教育和講授技能水平直接影響健康教育效果,最終影響到居民和患者參與的熱情。無方便實用的參考書籍、不適用于病人、知識點分散,都會影響社區護士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實際技能缺乏會導致居民參與熱情不高,一方面是高職稱和有經驗的社區護士對年輕護士給予培訓指導,另一方面,與三級醫院和??谱o士相比,社區衛生整體醫療水平相對較低,仍處于起步階段,社區居民與社區衛生服務難以建立長期有效的信任[7]。
因此,社區護士應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實施健康教育時從自己熟悉的知識講起,利用與居民、患者接觸的機會建立信任,針對發現危險因素和健康問題進行指導,如遵醫囑服藥,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血壓、血糖監測,胰島素注射等技能,幫助他們解決醫療需求,吸引患者和居民主動參與和接受健康教育。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的相互協調、配合,單靠衛生部門唱獨角戲,是無法完成的[8]。社區健康教育應列入政府的整體規劃,讓健康教育找到有力的支撐點,得到辦事處和居委會的配合,不僅有效地利用了各種資源,又能吸引居民和患者參與健康教育活動,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強對社區護士的培訓,提高健康教育技能。如表5所示,社區護士缺乏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在專業知識、溝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9-10]。
調查中接受過常見疾病醫療知識培訓的占71.0%,相關護理知識培訓的占66.5%,接受過溝通、實施健康教育、心理學、講授技能、課件制作、教育學知識的人更少。調查的社區護士對常見疾病醫療、護理,心理、溝通、講授技能、活動組織能力及宣傳手冊制作等的培訓有強烈需求,接受過培訓的護士遠遠小于有培訓需求的護士數。綜上結果提示,對社區護士進行健康教育實際技能的培訓非常必要[11]。通過繼續教育請專家對社區護士進行慢性病、心理學、教育學、溝通能力等健康教育理論知識的培訓,安排系統培訓班、講座、觀摩比賽、一對一指導、小組討論等形式對社區護士進行授課技巧等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提高社區護士健康教育能力。醫學教育和健康教育專業部門,編寫科學、通俗易懂的宣傳材料,解決護士工作忙,查閱準備健康教育資料的時間,便于護士開展健康教育。
建立健康教育評價標準,提高健康教育質量。我國健康教育評價主要由護理人員完成,由于自己評價很難保證結果的客觀和公正。病人的觀點更能反映其需求。當前“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模式”要求把健康教育真正落實到病人身上,讓病人受益,故在進行評價時應增加病人滿意度的權重[12]。病人參與健康教育評價,形成護理管理者一護理健康教育實施者—病人三維評價模式,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公正。健康教育評價標準的建立是保障健康教育實施,獲取最佳健康教育效果,提高病人健康行為的有效途徑。了解病人對健康教育的意見和建議,可不斷修訂和完善健康教育內容和形式,不斷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社區健康教育工作長期、穩定、有效地開展,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