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健康教育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現代傳媒下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一、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全體性特點。現如今,我國部分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問題,這些問題會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從高校的角度而言,緩解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舒緩大學生的消極情緒,改善大學生的困惑心理,是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現代傳媒所具有的特點從根本上帶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傳媒的發展帶來網絡媒介的不斷產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能產生全體性的特點。因此,高校心理健康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并對其進行針對性分析與研究。自主性特點。現代傳媒時代,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媒介產品的推出,傳媒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距離,比如,人們利用微博、微信、網絡視頻,可以縮短心靈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產生平等的關系。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擔當指引、參謀的主要角色,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出大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能夠自覺、自愿地促進自我心理健康發展。一名高校心理學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現代傳媒所帶來的巨大作用,將其與教育進行全面結合,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自主性進行充分調動。社會性特點。利用網絡、計算機能夠使社會信息傳播呈現出無障礙的特點,在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能夠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伴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大學生的角度而言,要將自身需求與社會變化進行結合,在改變自身的同時,也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依靠傳媒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體驗,使大學生的心理不斷成熟,心理應付能力不斷提高,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機遇
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機制得到完善。現如今,多元化的信息資源雖然給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各種信息更新速度比較快,信息傳輸更加便捷,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更新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各種媒介產品的出現,像微博、QQ、微信等通訊功能的實現,能夠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可以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積極利用傳媒產品,加強傳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使傳媒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精神指支柱。另外,在傳媒信息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認知得到提高,心理得到放松,體會到傳媒所帶來的平等與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性。現代傳媒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臺。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詢工作可以在網絡中進行,網絡傳媒中開設的心理交流空間、心理咨詢室等,打破了傳統心理教育所面臨的局限性,將咨詢的覆蓋率擴大。除此之外,利用現代傳媒所開展的心理咨詢活動,不僅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夠避免大學生害羞等心理情緒,使大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敞開心扉,將內心的心理隱私與心理困惑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輔導。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得到擴展。高校可以利用現代傳媒,采取多種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詢,比如,可以利用學校公開的論壇、貼吧、博客等,也可以在各種聊天室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者也可以利用媒體向大學生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比如向學生發放相關心理案例,建立學校心理咨詢網站,提高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心理教育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發展與進步。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現代傳媒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1.多種價值觀念導致大學心理認知產生迷茫。
眼病患者健康教育論文
1護士要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護士要掌握整體護理的觀念,領會健康教育的意義和目的,充分認識健康教育對于眼病患者的重要性。護士除應掌握護理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掌握心理學、社會教育學和其他有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明確健康教育是針對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和適應能力而開展的護理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傳授其所患疾病的有關醫學、護理學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讓患者積極參與護理活動,促進患者病癥康復和預防復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從而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在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護士要與患者及其家屬多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實現情感交流,從而了解患者的健康需要、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
2健康教育
2.1手術前健康教育
眼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眼病患者多有思想顧慮和緊張心理,常擔心治療效果不佳而影響以后的生活,因此,必須做好術前健康教育,滿足患者被關注的欲望,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盡快熟悉住院環境,了解手術前用藥和各項檢查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解除患者的疑惑,緩解其不安與恐懼心理,糾正其存在或潛在的緊張恐懼意識。對于伴有糖尿病、心臟病、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白內障、青光眼或眼底疾病患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方式多交流、做好宣教,使患者心情放松,避免患者因精神緊張而造成血糖、血壓較大波動及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而使血中兒茶酚胺等對抗胰島素的激素增多、造成血糖升高;對于伴有血脂高的眼病患者,要指導其進食低脂、易消化、低糖的食物,多食用豆制品、新鮮水果和蔬菜;對于文化層次低、認知功能和視力、聽力、記憶力均下降的老年眼病患者,要反復向患者本人及其家屬交代,多交流、多舉例說明,盡量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感到心情舒暢,思想有所準備,以減少因精神緊張而誘發心梗,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眼壓及全身情況,盡早實施手術治療。
2.2術后生命體征觀察與健康指導
術后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眼壓變化,觀察有否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等情況,告知患者術后24h內禁止下床活動,不能劇烈咳嗽和用力大便,要保持心情舒暢,排除煩惱,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休養環境,保持病房肅靜;囑患者術后當日進流食如米湯、蛋湯、牛奶、豆漿等,然后逐步改為軟食、普食,多吃水果、蔬菜;指導患者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引發咳嗽,并為患者指導示范做深呼吸、吞咽動作。對于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密切注意其血壓變化,注意有無頭痛癥狀,囑其飲食不能過飽、不能吸煙,充分休息;對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有無心慌、氣短、出汗、全身無力等低血糖現象;對于某些病情稍好一些就不遵醫囑、護囑的患者,要告知其病情復發和出現并發癥的原因及其危害性,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處理。護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活動,評估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有的放矢地開展健康教育,要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自我護理;要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以達到患者術后盡早康復的目的,既要為患者減輕痛苦、又要減少費用開支,如對特殊患者可采取一對一式教育,對同種疾病患者可采取分組式教育;對單眼手術患者可采取實物教育、閱讀宣傳手冊教育、示范教育等,對雙眼手術患者采取講解、舉例說明教育等,語言要形象、生動。
兒童口腔衛生疾病健康教育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某小學進行分層隨機抽取100名小學生,其中三年級學生有34名,四年級學生有35名,五年級學生有31名。男同學有48名,女同學有52名,他們的年齡在8~12之間歲,平均為(10.69±1.25)歲。
1.2調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識、行為的調查:用問卷的形式對兒童口腔衛生保健的知識以及行為進行調查,其評估標準是我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堅持飯前飯后洗手,飯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數在兩次以上,牙刷應該選用小頭軟毛牙刷,因為這能夠有效避免牙齦出血以及齲齒的發生,同時可以減少局部細菌的滋生。(2)口腔檢查方法:對全部兒童進行口腔體檢,評估標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口腔監測標準,監測兒童進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數,然后對所有兒童的評估結果建立檔案。
1.3健康教育內容
1.3.1進行健康教育的基礎就是宣傳口腔的基本知識,主要請專業的口腔醫師為兒童進行講解,其講解的主要內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兒童乳牙、恒牙的概念,還有牙齒的基本結構,以及牙齒有幾種類型,同時介紹不同類型牙齒的功能;除此之外,應該著重向兒童介紹有關牙菌斑和齲齒的知識,明確告訴他們導致齲齒的主要病因就是細菌、口腔內碳水化合物等。
膀胱腫瘤患者健康教育論文
1心理護理
首先,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膀胱灌注化療的目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項,使患者對治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由于膀胱灌注療程長,術后需多次進行膀胱灌注及膀胱鏡檢查術,使病人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往往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影響治療效果。護士要熱情接待病人,態度和藹,說話得體,根據患者不同心態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情同好友的感覺,同時通過介紹成功的病例,讓病人科學的了解疾病,敢于接受現實,提高治療依從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有效地預防膀胱癌術后復發,提高生活質量。
2膀胱灌注前宣教
膀胱灌注前應全面評估患者術后膀胱黏膜的恢復情況,女性患者在經期時禁止灌注,有尿路感染的患者應延遲灌注時間,積極抗炎治療。膀胱灌注前囑患者清洗會陰部,4小時前禁飲水,灌注前排空尿液,以減輕尿液對藥物的稀釋,使藥液充分發揮作用。平時注意飲食均衡,多喝水、果汁,每天飲水1500~2000mL,多吃水果、蔬菜,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及重體力勞動。每次灌注前需補充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糖低脂肪飲食,以增加營養,增強體質。如灌注前感覺膀胱不適,請告知醫護人員,我們會根據您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繼續本次灌注。
2.1膀胱灌注時注意事項
操作間應寬敞明亮,溫度適宜,要定期消毒,注意保護好病人的隱私,使患者放心接受治療。囑患者取截石位或仰臥屈膝位,嚴格按無菌導尿操作原則進行操作,選擇型號合適的乳膠導尿管,插管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尿道黏膜,引起出血或感染。同時,囑患者深呼吸,如有不適,及時和操作者溝通,停止或延緩操作。注藥時要緩慢推注,注意避免藥物外溢至會陰部,防止藥物性皮炎。與患者要有語言上的交流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進行處理。
2.2膀胱灌注后宣教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樣本選自2010-03—2012-01在我院住院且戒酒成功即將出院的患者,共入組86例,均為男性,年齡35~62歲,平均(47±7)歲;飲酒時間9~44年,平均(17±8)年;飲酒量(純乙醇)180~880g/d,平均(420±51)g/d。按隨機數字表法將86例患者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3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酒依賴診斷標準。②治療效果均為戒酒成功即將出院患者。兩組患者性別、文化、婚姻、住院次數、用藥種類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③在知情同意的原則下自愿參與研究。
1.2方法
1.2.1出院前教育內容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酒精依賴疾病知識健康教育及出院教育,而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包括患者家屬在內的家庭式健康教育,具體實施方法:由兩名主管護師(責護組長)帶領10名護士(責任護士),隨機分成兩組,固定針對干預組或對照組實施健康教育。主管護師及護士均進行系統統一培訓,兩組均采取2次/周的健康教育。干預組利用每周二、周六探視時間集中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教育,具體如下:①第1~3周動員及與患者及家屬建立信任關系,采取互動方式與其溝通,了解其家庭成員及家人對患者的關注度;講解酒精依賴的臨床表現;戒斷癥狀;住院戒酒的必要性;酒精替代治療及脫癮治療方法;戒酒失敗的原因及對策;酒后導致的法律問題等,使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發生及治療過程有全方面的了解。②第4~6周主要講解對酒的重新認知;酒精成癮對本人、家庭及社會的危害;不良性格、行為和生活方式與酒依賴的關系;患者對酒精產生心理渴求的原因;復飲的征兆及如何預防復飲;家庭及社會支持對患者康復的影響;飲酒者家屬的心理健康危機等,并講述有關成功戒酒的實例,向患者家屬提供盡可能多的保健及護理知識,鼓勵患者及家屬樹立成功戒酒的信心。③第7~9周采取互動治療方式、成功戒酒患者現身說法談經驗等方式,讓患者與家屬、患者與患者之間相互溝通,互相體諒,相互鼓勵,互取成功經驗,學習他人成功方法等。④第10周向患者及家屬作相關出院指導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屬出院后如何定期來院復查,如何遵醫囑進行藥量增減,如何與醫護人員溝通及尋求幫助,并將相關健康教育內容打印裝訂成冊發送給患者,建立互訪檔案以便電話隨訪及患者咨詢。
1.2.2出院后延續教育內容
腎病綜合征健康教育論文
1臨床資料
本組13例腎病綜合征的患兒,其中男8例,女5例,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12歲,平均年齡5.7歲,治愈出院9例,好轉出院4例。
2健康教育內容
2.1心理指導
2.1.1當通過住院治療患兒癥狀體征明顯好轉穩定后,應提前告知患兒及家長,做好出院準備,使其在思想上有所準備,并告知患兒及家長,住院治療只是小兒腎病綜合征治療的一部分,并不是治療的全部,出院后的后續治療、生活起居、護理等是影響疾病復發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疾病的預后。[2]通過出院前的健康教育使患兒及家長從思想上意識到出院后的一系列治療及護理的重要性。
2.1.2小兒腎病綜合征治療周期長,患兒及家長對本病的認識不到位,沒有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疾病,再加上小兒腎病綜合征治療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和金錢,所以在治療初期效果不明顯時,患兒及家長容易對治療失去信心,尤其對于復發的患者。因此要多給患兒及家長講解有關小兒腎病綜合征的相關知識,讓其了解疾病的原因、誘發因素、治療方案、引起復發的原因及出院后的相關治療,通過了解讓他們科學地看待疾病,并開導和鼓勵患兒及家長,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3]如本組病例中一位9歲男孩,來自農村,來我科住院時已經是第3次復發了,家長認為得了不治之癥,加上反復發作花費很大,給患兒和家長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所以住院期間患兒的病情稍有好轉,家長就要求出院。我們醫護人員給患兒和家長耐心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分析其復發的原因,勸其應繼續住院治療,且反復發作不利于患兒的心理成長,還影響孩子的學習,并為其制定了詳細規范的住院治療方案及出院后藥物如何減量、飲食起居及注意復查等。患兒及家長按照此方案治療后,病情控制良好,隨訪未見復發。
2.2告知患兒及家長出院后的治療方案
代謝綜合征健康教育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的代謝綜合征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8~79歲,平均年齡43歲。均符合中華醫學會代謝綜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診斷標準。多食易饑、疲乏無力、怕熱多汗、皮膚溫暖濕潤(尤以手足掌、臉、頸、胸前、腋下等處皮膚紅潤多汗),平時可有低熱,危象時有高熱。
1.2方法
治療主要是要有效減輕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謝紊亂,控制血壓等。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其次可以選用β受體阻滯劑、噻嗪類利尿劑和鈣離子拮抗劑。
2護理
2.1運動指導
剖宮產路徑式健康教育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婦產科準備行剖宮產手術的1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孕37周以上;②具有剖宮產指征;③無任何產科合并癥。排除標準:①嚴重器質性病變;②精神病史;③文盲或有認知功能障礙者。入選的產婦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6.8±5.5)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6±1.3)周。100例產婦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7例、高中和中專的有33例、小學20例。兩組產婦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院期間,責任護士隨機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內容為入院指導、飲食的注意事項、母乳喂養的注意事項等。
1.2.2觀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