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法學人才的能力需要綜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邵燕芬 單位:浙江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
從事法律職業的各種能力,無一不需要在長達數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實際從事法律實務過程中才可能真正地掌握。即便是一些從事實務幾十年的資深法官、律師,也可能需要在面對一個新的案件時進行再學習。本科教育是為專才提供預備人才,或“毛坯”、好素材。所謂培養“應用型”法學人才,是“施以適當分量的專業技能訓練”,其目的是使法學本科的教學過程盡可能與學生畢業后從事法律相關職業的能力要求之間相銜接,縮小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之間的差距,為學生畢業后順利適應和滿足法律實務工作需要做好預備。實際上,法律職業所要求的應用能力包含了復雜的層次,小到一個相關法規的查找、一份法律文書的正確表達,大到處理一個疑難案件,進行復雜的法律解釋和推理,運用跨學科的多種知識來解決新型問題,甚至法律之外的客戶拓展與管理能力,可以說都體現應用能力。一個合格的法律人的培養,絕不是僅僅在大學本科教育階段就能完成的,因為“應用型”法學本科教育的任務,一是使學生具有專業相關的初步的應用能力,二是使學生具有應用能力獲得持續開發的可能性。
我們認為,“應用型”法學本科人才應當符合下列要求:第一,扎實掌握法學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熟悉常用的法律規范,能關注法律實踐動態,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第二,較多地參與模擬或真實的法律實踐訓練,形成初步的法律職業思維,對法律職業技能和法律職業倫理具有初步的體驗和了解。第三,綜合素質良好,工作適應能力強,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信息獲取能力、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通過第二課堂實現應用能力培養要使法學本科生符合“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就要把培養過程融入大學學習和生活的三個組成部分中:首先是循序漸進的課堂教學,教學內容覆蓋到專業基礎理論和主要部門法,以教育部規定的法學專業課程目錄為基礎,加入適量的實踐性課程,有開課條件的高校可開設一些相關交叉學科課程。其次是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除了時間固定的暑期見習、畢業實習之外,主要利用大量的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大學四年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投入更多的時間,盡可能充分地參與法律相關實踐活動或準備性活動。再次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大學階段需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除了課堂學習、第二課堂、集中性實踐之外,其余時間的自主學習更加能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部分學校不宜干涉,但很有必要加強引導。
第二課堂可以在兩個方面有效彌補第一課堂的不足,一是直接以活動為載體,在校內外為學生創造更多應用能力的鍛煉機會,在時間和空間上,大大拓展前兩者的學習條件。二是第二課堂可以滲透大量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把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過程延展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寬泛地說,第一課堂之外都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第二課堂帶有一定的組織性,但也是學生的自主選擇發揮主要作用,教師只是輔助指導,其余時間都由學生按照個體的發展需要進行支配。第一課堂雖然也存在對學生的學習引導,但往往沒有時間展開,大多是籠統地輸入一些專業理念。在第二課堂中,“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得以充分展開,學生可以提出疑問,獲取具有操作性的指導意見,以此來調整自己的自主學習安排,掌握學習方法。
第二課堂能有效服務于應用型法學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主要以各類活動為載體,以學生自主選擇為基礎,教師指導為輔助,校內外資源的充分利用為依托,以帶有專業性或綜合性的學習內容、豐富多樣的形式來開展課外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廣泛參與,以學生為主體集體合作的形式,以寓教于樂的活動方式,包括辯論賽、模擬法庭、法律咨詢等,滿足學生課余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的需要。第二課堂活動應從更多的角度、用更深入的方式重新展現課堂所教授的法學基本理論、原理,賦予法學知識以動態的呈現方式,并以問題為導向,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機會,訓練學生在不斷解決模擬或實際法律問題的過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和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和工作方法。
第二課堂活動的開發設計,應當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活動內容應以學生各階段的知識掌握情況為主,活動應在相應的理論知識教授之后進行。(2)活動主體應以學生組織、參與和表現為主,輔之以專業教師適度的指導、點評,爭取校外理論和實務界的專家加入活動,以此來提高活動質量。(3)活動形式應開放靈活,寓教于樂,適合大學生的年齡特點。(4)活動容量應適度,主要安排在大學的前三年,各個學期之間應當注意均衡,學生的時間投入以每周2-3個半天為宜。(5)對于某一個特定的法學院校而言,活動主題最好相對集中,用一到兩根主線把多元化的活動有機組合起來,有所側重,不能摒棄特色鋪攤子,也不能“為特色而特色”。
以應用型法學本科教育中第二課堂活動的運用為例,可以根據適用對象即學生情況,自低年級到高年級分別開發以下幾種類型的活動:第一類是觀摩感知型,包括法律影視欣賞、實地參觀交流、法院旁聽庭審等形式。第二類是知識擴充型,包括舉辦專業講座、法律知識競賽、課外讀書活動,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等。第三類是技能強化型。如辯論賽、演講賽、征文比賽等。第四類是實務體驗型,包括模擬法庭、法律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第五類是綜合提高型,包括專業以外的考級考證、心理健康輔導、就業模擬面試等。
對第二課堂的開發必需注意到保障實施的條件。法學本身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學專業而言,更應當對第二課堂的實施條件給予保障和傾斜,確保第二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具體包括:(1)學校應認可和重視,把引導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搭建更多活動平臺,通過課外學分認定、工作量認定等方式對師生進行激勵。(2)專業教師參與指導。如果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那么學生的思路可能比較局限,活動過程可能失去評判的標準,缺少意見反饋,活動質量難以有效提升。(3)較多活動平臺的搭建。要充分整合利用校內網的各種有利資源,如建設實踐基地、與周邊社區合作、聘請外聘專家等,以定期服務、滾動輸送、集中推薦、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為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提供廣闊空間。(4)適當的經費投入。在實驗室建設、實踐基地建設、聘請專家、活動輔助材料的制作和購買、學生外出活動的交通住宿補助等方面,學校應落實部分必要的支出。#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