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英國成教計劃借鑒,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趙煒 單位:中國工運學院工會學系
應英中協會(GBCC)邀請,以中國工運學院院長孫中范為團長的中國工會教育機制考察團于2000年3月對英國進行了為期10天的考察訪問。在英期間,考察團訪問了三所成人學院,即魯斯金學院(RuskinCollege)、路易桑學院(LewishamCollege)和英國職工大會(TUC)下屬的全國教育中心(NEC);聽取了伊林斯頓市政教育委員會主席ChrisJude教授和英國終身教育顧問委員會主任、英國產業大學(UniversityofIndustry)BobFryer校長的報告并與英國職工大會、英國服務業工會等產業工會的領導人進行了會談。通過這次考察,較為廣泛地了解了英國工會培訓和成人職業教育的狀況,為中國工會教育機制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一、關于英國工會教育的狀況
作為世界工會運動的發源地之一,英國不僅在工會運動本身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而且在工會教育方面也有不少成功之處。經過長時間發展,英國工會已經形成了以職工大會所屬的全國教育中心為主,同時依靠普通大學和較大產業工會力量進行的長期和短期培訓、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學、理論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工會干部培訓模式。
1•全國教育中心的培訓。成立于1984年的全國教育中心,是英國職工大會所屬的專門從事工會干部培訓的機構。該中心以短期培訓為主要方式,學習時間一般為2—3天(原來學習期限為一周,由于大多數工會干部無法較長時間脫產學習,后改為2—3天)。中心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工會組織和活動的理論與技巧、集體談判、工會相關法律、工會代表權、職業安全與衛生、計算機應用、個人發展計劃、應對媒體的技巧等。中心以職工大會的專職工會干部為主要培訓對象,培訓經費由職工大會提供。同時也為一些產業工會干部或會員做專題培訓。為提高培訓質量,全國教育中心還與5所大學合作編寫教材。近年來,全國教育中心的任務主要是為配合政府頒布的“工會干部資格認證標準”,對職工大會的干部進行輪訓。為此,中心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課程,以提高工會干部的文化水準和專業水平。除培訓之外,中心還根據職工大會的工作重點開展研究工作。例如,1997年職工大會提出了在全國范圍建立“社會伙伴關系”的目標之后,中心成立了社會伙伴關系研究所。通過調查和研究,研究所提出了進一步在企業一級建立工會與雇主伙伴關系的重要意義,并向基層工會宣傳推廣成功經驗。針對剛剛出臺不久的“就業關系法”,全國教育中心已經編寫了相關教材并用于培訓。
2•依靠社會力量的培訓。依靠社會力量培訓工會干部是英國工會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只有15名專職教師的魯斯金學院在工會干部教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為工會培訓和輸送干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院根據職工大會或產業工會的要求,對在職工會干部進行以互動式為主的短期專題培訓。另一方面,由于學院以工會和勞資關系研究為其特色和主要教學內容,不少學生在畢業后選擇以工會運動為自己的職業。魯斯金學院的科研工作也圍繞工會展開,學院專門設有工會研究所,分成理論研究和專題研究兩個方向。除對工會運動史、產業關系等領域的專門研究之外,學院還結合實際對企業的工資談判和安全衛生等問題進行實地研究。1997年對于福特汽車公司工資談判的預測性研究非常準確,受到各方關注和高度評價。今年的研究重點是最低工資和工作場所歧視問題。路易桑學院也是一所以培訓工會干部為主的成人學院。與魯斯金學院不同,該校更加注重對于基層工會干部和企業工會代表的培訓。其特色主要為:其一,課程安排比較靈活,主要結合職工大會和產業工會的具體工作開展培訓。例如,2000年春季對工會代表的培訓課程就包括:協商、交流、有效溝通、團隊工作、問題解決、產業關系、集體談判、“就業關系法”、工會組建、權利平等等。其二,根據形勢變化,快速調整課程內容,使培訓緊緊跟上產業政策和勞動力市場變化。據介紹,政府每出臺有關法律,學校都會盡快編寫相應教材。其三,注重技能培訓。學院專門開設工會工作技能一課,內容包括會員調查、清晰寫作、演講技巧、會見和討論、與資方協商、協調技巧和計算機應用。工黨執政之后,由于政府和工會的關系有所改善,雙方都認識到提高工會干部素質的重要意義,這些因素使得路易桑學院的培訓工作得以順利展開。
3•產業工會自身的培訓工作。英國一些大的產業工會自身就具有強大的培訓實力,他們的培訓工作不限于工會干部,而且還將范圍擴大到普通會員。運輸和一般工人工會設有教育委員會,其職責是聯絡地方產業工會推進對基層工會干部和工會會員的教育。為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經濟形勢,對普通會員的培訓正在成為產業工會教育的主要內容。服務業工會(UNISON)更加重視干部培訓。他們按照工會干部的不同工作性質分別培訓。一類是對專職工會干部(產業工會機關干部)的培訓,UNISON主要將這類人員送往魯斯金學院系統地學習工會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并非常注重他們的知識更新。一類是地方產業工會的書記和工作場所工會代表,他們屬于不脫產工會干部。鑒于他們的工作專業性和操作性比較強,UNISON采用專題培訓的方法,或聘請大學教員和全國教育中心的教師為其舉辦重點為工會組織策略和談判技巧等方面的討論。另外,作為國際服務業工會的會員組織,UNISON還舉辦國際性的短期培訓班,為英聯邦國家或東歐國家工會培訓工會干部。
二、英國的成人職業教育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浪潮的挑戰,英國現任工黨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教育。政府更加積極地扶持成人職業教育學校,并大力推進利用網絡技術對成人職業教育的概念和內容進行全面創新。就此議題,考察團走訪了伊林斯頓市政會教育委員會主任ChrisJude教授和英國終身教育顧問委員會主任、英國產業大學BobFryer校長。兩位教育專家對英國成人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做了詳細介紹。作為世界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和頗具實力的老牌工業化國家,英國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卻顯得步履維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英國國民文化水平的相對低下。據統計,在經合組織范圍內,英國國民的文化水平(包括讀寫能力、語言能力和數字運算能力)僅排在波蘭之前,列倒數第二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工黨政府執政之后,大力推進英國的教育改革,提出了終身教育計劃(LifelongLearning),并將成人職業教育擺在重要位置。
英國教育大臣Blunkett提出了政府教育議程“21世紀———學習的年代”,該議程于今年5月提交議會討論。議程認為,目前英國正處于變革的年代,通過學習使人們了解并適應變革對于所有人來講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終身教育計劃的主要原則為:提高學校學習的標準和質量、擴展校外學習、改善工人的就業能力、拓展個人技能、發展積極的市民社會、建立學習的文化、提高英國的競爭力。終身教育的核心原則是:增加教育經費———政府加大對教育的投資,讓人們認識到對教育的投資實際上是對未來的投資;消除障礙———改變一些成人在學習中害怕失敗的心理障礙、消除他們認為沒有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學習信息不暢等不利于學習的因素;以人為本———在學習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本而不是以教師或學校為本;物有所值———充分利用現有學校的條件為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服務;責任分享———說服雇主為教育投資,利用工會動員在職職工參與學習;成功的伙伴關系———建立教育機構和工會以及雇主的良好合作關系。BobFryer校長還談到:實施終身教育計劃看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運作起來將遇到許多困難。終身教育計劃對于成人職業教育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產業結構、企業運作方式和工作組織結構的變化,對傳統就業模式提出了挑戰。BobFryer提到,在工人就業過程中,除專業技能之外,還應該掌握交際、數字運算、使用信息、團體工作、解決問題、自學和講求實效等7項基本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應對21世紀的就業模式。這7項就業技能已經成為工人的必修課程。英國終身教育委員會目前正在和我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合作,在中國的企業中向工人推廣新的就業技能。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為終身教育計劃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計劃于2000年秋季開學的英國產業大學將是一所全新概念的學校,它將招收20萬名學生,以后逐年增加。該校沒有傳統意義的校園和教室,完全利用寬頻網絡和交互式有線電視技術完成教學任務。到2004年,學校將在全國范圍內建立5000個中心作為產業大學的教學服務機構,學生預計達到250萬人。產業大學使學習不再是年輕人的事情,而成為每個人每天生活的規則。#p#分頁標題#e#
由于政府對成人教育的重視,一些成人教育學院也顯現出活力。成立于1900年的魯斯金學院由著名藝術家和慈善家魯斯金先生創立,他創建該校的目的是使工人同樣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學院招收對象主要是沒有文憑的工人,學生在校全日制學習一年,通過系統學習,達到大學一年級的專業水平。這些學生畢業后有的到其他大學繼續深造,有的進入勞動力市場。學院在第一學期開設文化基礎課(包括語言、歷史、數學等)、實用技能(計算機應用等)、勞動法、勞動經濟學、產業關系理論、比較研究等。在第二學期,學生要自己選擇研究方向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學院每年招收1600名學生,學生平均年齡38歲。經過100年的發展,魯斯金學校在教育界具有相當的影響,被稱為英國成人教育的“旗艦”。現任副首相就是該校的畢業生,另外還有12名議員曾經在該校學習。保守黨執政時期為限制學校的發展,將其學習期限從2年減少為1年,但依然吸引大量學生前來學習。
利用社會力量辦學的路易桑學院,每年招收12000名學員,學生平均年齡28歲,學習期限一般為1年。學生除英國人外,還有不少國外移民。學校主要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開設服裝設計、商標制作、機械操作、建筑裝修等專業。所有這些專業課程均配備良好的實習設備,使學生的理論和實際技能協調發展。由于工黨政府鼓勵工人提高讀寫能力,學院為此開設了基礎文化課程。為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學院還進行計算機操作、電子商務、網絡技術和應用等方面的培訓,深受學生歡迎。學院和社會各階層、基金會、特別是工會建立良好關系,并從社會上招聘有專門知識的專家給學生授課。學院有專人到企業中向雇主宣傳對工人培訓的益處,希望雇主支持工人參加培訓。
三、體會和借鑒
通過訪問,我們深深體會到英國工會教育和成人教育有許多經驗值得正在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的中國工會院校學習和借鑒。首先,在英國工會教育方面,職工大會所屬的全國教育中心、各產業工會舉辦的不同專題的培訓班,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和全方位的工會干部教育格局,以此作為工會干部教育的基礎。依靠普通大學或學院的力量對工會干部進行系統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成為工會干部教育的有力補充。在中國的工會干部教育和工會院校的調整中,也應注意建立不同層次的教育培訓格局,并與普通大學或學院實行橫向合作,利用他人的資源優勢為工會教育服務。英國工會干部教育對于工會干部的一個重要吸引力來自于政府頒布的“工會干部資格認證標準”。該標準規定,如果達不到標準的要求,就沒有資格成為專職工會干部。這樣做,對提高工會干部素質起到良好作用,同時也使得培訓有更加明確的標準。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中國工會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也應該制定相應的任職標準,以促進工會干部業務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注重實際工作能力和技能的培訓并緊密結合實際工作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針對成人學習和工會工作的特點,在工會教育中強調學員的自學能力,以研討會、角色扮演、虛擬演出的方式使學員得到提高。以學員為本的教育思想應成為我國工會院校教學改革的方向。在英國,從事工會干部培訓的部門同時也是從事工會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基地,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立足于工會理論和工會實踐之中,而不是泛泛空談。其次,英國成人職業教育體制本身也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工黨政府上臺以后提出的終身教育計劃,成為成人教育發展的目標。他們在成人教育中特別注重職業技術和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緊跟科技發展節拍,在教育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另外,成人教育和工會干部教育的良好結合也是一個突出的特點。以路易桑學院為例,以為雇主實行有償培訓的成人職業教育帶動和支持工會干部教育的方式就非常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