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淺議高校安全教育課程的可行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有利于切實提升大學生安全素質
理論上講,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應該具有比較高的認知能力和水平,但由于應試教育階段普遍存在的安全教育缺失或不足的問題,使眾多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卻依然缺乏社會經驗,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在面對突發安全事故或不法分子所設置的圈套時,不少大學生存在警惕性低、防范意識不足、自我保護能力差等問題,這也是校園安全事故發生之時許多大學生不知所措、無法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自身與他人的重要原因。高校通過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并落實其針對性和實效性,將會有效培養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提升其安全素質。
2.有利于平安、文明高校的建設
高等院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潛心向學,都離不開平安的校園環境的支持。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加上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園社會化現象日趨明顯,安全校園面對的挑戰也因此而逐漸升級,平安高校的建設任務刻不容緩。平安高校的建設不能僅僅依靠學校安保部門的努力,還應該放手發動廣大學生來共同參與,在高校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就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大學生可以在安全教育課程中接受到系統的安全知識教育,使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和安全防范技能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在面對突發安全事故或不法分子的挑戰時,就可以做到沉穩應對,有效自救。
3.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安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保障,只有在安全穩定的社會氛圍中,才可能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特征。作為社會的高素質群體,走出高校大門的大學生應該是安全素質高、意識強、知識和防范技能豐富的和諧社會建設者,是嚴格按照安全規程做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無疑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安全建設和社會主義“安全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梢姡囵B出具有高安全素質的大學生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先進教學資源,搭建起全校大學生學習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的平臺,真正的培養出具有高安全素質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貢獻。
二、開設高校安全教育課程的設置與具體實施辦法
1.高校安全教育課程的設置
安全教育課程設置可以分為為公共必修課程和不同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公共必修課程安排在大一學年兩個學期,主要進行最基本的安全知識普及、安全意識培養和安全技能學習。不同專業選修課程可以貫穿至整個高等教育全過程,主要是根據各個不同院系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指導與教育。公共必修課程可以由各高校教務機構將其列入正常的教學計劃,統一安排時間、地點和師資面向全體大學生授課;不同專業選修課程可以相對靈活一些,選擇周六、日高校素質課教學時間來進行設置,在學生選課的基礎上由教務系統統一設置或由學生所在院系來進行統籌設置。無論是公共必修課程還是不同專業選修課程,安全教育課程都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環節:理論教學更側重于大學生安全知識的普及與安全意識的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則更側重于大學生安全技能的培養與鍛煉。
2.高校安全教育課程的內容設置和具體實施辦法
安全教育課程具體實施方案可以根據各個高校不同的特點來進行設置,總體來講安全教育公共必修課程的安排應該屬于新生入學教育的范疇,在大一上學期(最遲不超過大一下學期)開設比較合理。教學內容除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戶外活動安全、飲食衛生安全、用電用氣安全、易燃易爆及劇毒化學藥品安全、校園設施設備安全等常規的安全教育項目之外,還應該有網絡安全、國家與國防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與現階段國家形勢或大學生自身相契合的安全教育項目,以及包括面對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時如何緊急撤離、疏散、逃生,突發疾病如何采取緊急救助措施,社會活動時如何有效防騙防盜防性侵害等方面安全技能的強化與培養。高校安全教育公共必修課程可安排12~24個學時進行理論教學,6~12個學時進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方面可以利用高校課堂現有資源由專業教師進行安全知識的理論講解,或邀請安全專家做相關知識的講座;實踐教學則可以嘗試走出教室,走進校園、社區的模式,通過模擬演練、參觀安全教育基地、組織社區安全知識競賽等豐富多樣的實踐教育形式,幫助大學生理論聯系實踐,使其安全意識的加強和培養及安全防范技能的掌握和鍛煉真正的落到實處。
高校安全教育不同專業選修課程的安排主要是考慮到各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因為不同的專業有其自身專業的特色和不同的針對性,在安全教育方面也應該有其不同的側重,因此這個問題不應該一概而論,而是需要與各院系、各專業相聯系,在保障其安全教育的功能之外應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做到既求實效,又不失客觀,可單列教學安排,也可將安全教育滲透至專業教學的相關環節,例如實驗室安全教育,職前安全教育等,就可以結合大學生專業特點,選取不同的階段進行恰當的對應。
高校安全課程既包括理論教學又包括實踐教學,既有公共必修課程又有不同專業選修課程,課程內容不同、性質不同,這就決定了其考核方式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公共必修課程理論教學環節的考核主要以試卷形式為主,包括閉卷和開卷兩種形式;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要結合學生的實踐實效來進行,主要的考核依據包括學生提交的實踐報告、參觀心得、演練總結、社區活動的組織文案等。面向不同院系、專業學生開設的安全教育選修課程,考慮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應以課程論文考核方式為宜。總之,高校開設安全教育課程是以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技能為其終極目標的,因此,考核方式也應體現其素質教育本身的實效性,不要給大學生增加過多不必要的學習壓力。
三、高校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主要障礙與建議
1.課程容易被忽視,流于形式主義
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將安全教育納入高校教學管理和教學計劃之內,這本身就是體現著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加強和重視。但是,由于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認識不充分的因素,例如認為高校本身就是相對安全的,加上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理應具有較強的安全意識和能力,不需要在安全教育問題上下太大功夫等?;谶@些對安全教育認識不夠的心理,有些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帶有明顯的實用主義、形式主義色彩,搞突擊教育、搞敷衍上級檢查教育的做法屢屢可見,這些做法也會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導致學生認為安全教育并不是教育部門統一要求開設的課程而不必太過于重視,從而對該課程的學習浮于表面,使課程起不到真正培養大學生安全意識、安全技能的作用。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學校教學教育管理部門、課程負責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學教育管理部門對安全教育課程的重要性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將安全教育課程納入總學時,按相應的學分計入大學生學習檔案,實現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并努力為該課程的開設創造有利條件,提供必要的保障;負責安全教育課程授課任務的教師更應該將課程的重要位置擺正,積極組織課堂資源、探索更為機制靈活的授課模式、合理利用先進教學設備和手段,努力把安全教育課程打造成為更靈活、生動、形象、能夠對學生產生足夠吸引力的精品課程,使該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落到實處。
2.專業師資缺乏,影響課程實效
專業師資缺乏是影響高校安全教育課程開設和課程效果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國內正式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大學尚不太多,除北京市教委統一要求其所屬高校普及安全教育課程,記入學生學分考核,并統一下發《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培養》教學課件、教材之外,其他省市教育部門尚未對其所屬高校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做統一的要求,各地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基本都是依靠高校自主安排,專業師資、系統教材不足的現狀仍是普遍現象,這勢必會影響高校安全教育課程的實效。
專業師資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可以考慮充分發揮校內現有資源的優勢,使本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法律學教師、心理學教師、國防教育教師、安全工程教師、公共衛生教師等不同專業的教師形成合力,承擔安全教育課程中不同項目的授課任務。還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模式。走出去是把學生的安全教育實踐課程帶到社會上,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參觀學習、實例解析和宣傳普及等形式的學習,使安全教育更加立體、直觀;走進來則是要積極調動社會資源,例如可以聘請公安民警、消防官兵、防爆專家等來到課堂給學生做專業知識講座、現場演示或指導師生進行模擬演練等形式豐富教育內容,使得安全教育更加符合社會和時代的要求,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
安全素質具備與否,是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是否全面的重要標志之一;重視安全教育與否,是衡量高校教育是否以人為本的重要標志之一。將安全教育列入高校正常的教學計劃中積極實施,可以有效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鍛煉提高其安全防范技能,此舉可有效防范和降低高校各類安全事故和傷害的發生,又可以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其綜合素質以及適應社會競爭的能力,對高校教育體系完善、大學生個體發展及社會的和諧進步都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作者:張涵 單位: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