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企業整合資源的影響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如何在資源搭配上尋求最佳組合,使資源得到最大利用,投入產出達到最合理,取得最大利潤。公司運用規模經濟原理和整合理論對質檢系統進行專業化集中管理和資源整合,于2006年9月成立了上海石化質檢中心。質檢中心分析二站(以下簡稱“二站”)是質檢中心下屬的一個分析工作站,主要承擔煉化部2號乙烯、1號煉油、2號煉油、2號常減壓、3號常減壓等裝置的質量檢測工作。 一、資源情況分析 1.從企業管理角度分析 在生產過程中讓資源產出更好更多的生產力,始終是企業管理所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2006年開始實施的公司分析檢驗系統專業化集中管理,正是企業資源整合的一個部署。二站作為質檢中心下屬的一個部門,直接面對大生產,服務大生產,每天都在使用和消耗眾多資源。對內部眾多資源進行整合,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產生更大的生產力,十分必要。結合二站的實際情況,從自身的人、機器、材料、方法、環境等管理要素分析,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交錯關系。人與機器、材料、方法、環境,機器與材料、方法、環境,材料與方法、環境,方法與環境等關系可謂交織復雜,給資源整合帶來了新的挑戰,對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從發展角度分析 實驗室在日常的管理過程、業務的開展過程、結果的審核過程中都有行業的特殊要求。特別是作為國家級的認可實驗室,它運作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都必須遵照認可準則的規范要求來進行。國家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在不斷完善及更新,其中的一些要素隨著國際經濟技術環境的發展,每年都在不斷變化和完善。為了體現信息社會的需要,國家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中的認可要素對實驗室的人機系統、作業環境等都提出了新的規定,對實驗室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還對實驗室的檢測和數據處理的自動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站在十幾年的不斷發展中形成了一定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管理方法,對保證分析任務的及時準確完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何結合實驗室實際及權限,實現資源整合,并能取得較好、較快的效果,就必須從管理著手,改變管理方法和模式,以此來提升管理水平,推動資源整合和充分利用。 二、推進資源充分運用 1.推廣通用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在總結大量管理實踐的基礎上,分析提煉,尋找規律,從而提出一套涵蓋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體系。而通用管理模式是使企業進入更高發展平臺的企業管理實戰操作系統,具有極強的成效性和適應性,其核心思想是“人+制度+創新”。通過人,組成一個高素質的團隊;通過制度,運行一個高效的團隊;通過創新,使團隊不斷完善和升級并實現超常規發展。二站既有運轉班組,又有日班班組,既有餾出口分析,又有成品分析,班組多,分布散。我們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牢牢把握“人+制度+創新”的核心理念,努力導入適合于自身管理的通用管理模式,以積極應對新形勢和新發展,推進部門資源的全面運用。 (1)人員的管理 人是決定企業一切過程和目的的主體,在所有的資源中,人的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在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都將損耗,只有人力資源是升值的。企業管理的實質,就是將“人力資源轉化為生產力”。因此,企業管理的實質也可以說是對人的管理。 二站面臨新增120萬噸/年延遲焦化裝置、10萬噸/年硫回收裝置和33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以及進口乙、丙烯檢測量大增等分析檢測任務。以往上述新裝置開車,至少要增加30名分析員工。而現在人員不但不增加一人,相反還要減員。在這樣的形勢下,要做的只能是向管理要效益,向人力資源整合要效率。通過綜合調查和分析,我們在運轉一班、運轉二班采用切合實際的新的工時計算法,分別進行了崗位任務的重新核定,并逐步撤銷運轉二班的日班崗,將項目分散到二班運轉各崗位,合并組合成品工段色譜崗,合并硫、氮測定等分析項目,歸并運轉一班循環水分析崗,整合運轉一班崗位等,并分別制訂了相關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以確保一系列人力資源整合舉措得以順利推進和落實。 (2)設備的管理 分析儀器設備是分析工作的工具,其性能的優良是分析質量的基本保障。一方面,隨著二站檢測任務的不斷加重,對分析設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而另一方面,儀器設備的更新因資金受控和集中化管理,跟不上生產的發展。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二站積極開發和利用好現有的設備資源,分步落實了儀器設備的通用管理。第一步,統計調查整理,進行儀器設備的建檔和歸類,特別是單獨列出閑置項和廢舊項;第二步,加大維修力度,進行部分舊設備的再利用;第三步,合理整合,歸并同項目儀器,如瀝青分析、發光氮分析、重金屬檢測等;第四步,加大新設備的投用。通過以上措施,有效緩解了儀器供應緊張的壓力。與此同時,二站及時完善了儀器維護保養制度,要求各工段設計和使用儀器登記記錄,加強監督和檢查,對不符合項及時整改,避免儀器存在隱患;切實落實專人負責制,及時判斷故障原因,進行預防處理;對一些發現的違規操作行為和未能有效維護保養設備的行為加大與經濟責任制掛鉤的考核。 (3)材料的管理 試劑、材料、供應品是保證檢測工作正常開展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關系檢測結果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的主要切入點。要切實做好對分析二站材料資源的整合,必須一手抓好開源節流,一手抓好制度的創新與落實。為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杜絕浪費,分析二站從試劑、材料、玻璃器皿倉庫整合入手,進行有效的合并和歸類,對常用品重新調整報警上下限,對貴重儀器的備品配件等做好申購控制,對已過期或即將過期的試劑制訂合理的處置方案,在發放過程中采用“先進先出”辦法,避免混亂擺放而引起失效。#p#分頁標題#e# 同時結合HSE管理體系,加大對強腐蝕性化學品及“易制毒試劑”的集中管理。不管是站庫及工段,均落實雙人雙鎖管理,做好庫存和使用記錄,避免該類試劑的流失損耗,確保安全使用。在制度上加強對工段材料用量的核算與控制,指定專人領取,特別加大對易耗品的監控,掌握用量異常原因。對價值較大物品及常用品必須站長簽字方能發放。所有物品消耗堅持做到月初計劃、月底結算,確保材料的全數受控,提高資源利用率。 2.落實“三項激勵” 激勵是激發人的動機,誘發人的行為,使其產生內在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并不斷強化個性行為的過程。在企業中,適當的激勵機制有助于激發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使員工智力和體力能量得到釋放,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心理學有一句箴言:未受激勵的員工,其工作積極性只能發揮20%左右,而受到激勵的員工,積極性可發揮到80%或更高,并在工作中始終保持高昂的熱情和士氣。由此可見,選擇好的激勵方式,積極落實好激勵機制對推進資源全面運用必然產生促進作用。結合部門實際情況,二站落實了以下“三項激勵”機制,以激發員工對資源整合的全面關注,促進資源整合和充分利用的順利展開。 (1)競爭激勵 簡單地說,競爭意識就是人們渴望認同、渴望卓越的心理體現,二站的管理者正是充分利用了員工的這種競爭意識。為了促進二站資源的全面運用,在年初就有目的、有步驟地在二站的各個班組中引入了競爭激勵機制。由值班長、班組長作為競爭活動的牽線人和落實人,在既定目標下圍繞二站的資源整合工作,分別按照各個班組的工作范圍、特性開展活動。由站長負責定期組織檢查資源整合的進展情況,并就進展情況部署新的舉措。年終時再進行總結和評比,把資源整合的完成情況作為年度班組建設評比的一項內容。 (2)目標激勵 目標是行動所要得到的預期結果,是滿足人的需要的物件。目標與需要一起調節著人的行為,把行為引向一定的方向。因此,適當設置目標,能夠激發員工的動機,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規定員工行為的方向,讓他們不斷激發自身潛能。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二站的管理者積極發動骨干力量,立足實際多次組織現狀分析討論會,集思廣益,從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環境、人文等幾個方面著手,制定出符合具體情況的工作目標。并在各個工段、大組分別將目標層層分解,做到一級管一級,一級抓一級,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使之能與競爭激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員工不斷增強資源有效利用的意識,不斷地增強競爭意識。 (3)績效激勵 所謂績效,即對員工在工作當中設定目標、跟蹤目標和完成目標過程中的能力表現和結果的衡量。建立在公平、公正基礎之上的績效管理能激勵員工樹立起工作就是追求高績效的意識和觀念,讓員工更加清楚未來努力的方向,掌握自我績效管理的技能,不斷創造高績效,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二站修改和完善了原先的績效考核內容,把儀器設備的維護和使用、試劑的管理及使用、材料的控制及損耗、計量物品的規范及損壞、認可細則的貫徹與落實都融合于績效考核中。在完善人員逐級考核機制的基礎上,對員工在工作中所記錄的績效檔案采用“數字上墻”的方式,以不斷激勵上進,鞭策后進。二站通過定時的績效考核來確定員工的績效表現,認可優秀的行為,改進不足的做法,不斷在激勵與完善中提升資源利用水平。 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資源的稀有和人們需求的不斷增長,這一矛盾決定了資源要素組合和搭配是企業管理要解決的問題。管理學理論也告訴我們,在所有資源中,人力資源是唯一增值的。所以,為協調人們的各項關系及其與其他資源的關系,企業需要管理,“管理就是將人力資源轉變為生產力”。作為企業的基層,要整合資源,充分利用好資源,就必須從管理著手,管理必須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