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關于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國外林業經濟科學的發展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資本主義工業化對木材的需求促使林業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門或行業,隨著林業的發展,林業的經濟和政策問題也隨之而生,逐步有了更多的林業經濟與管理問題的研究,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林業經濟管理。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起步較晚,國內普遍認可把1959年北京林學院和東北林學院設置林業經濟專業,并開始招收本科生作為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正式誕生的標志。但對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起源,則存在不同的觀點。吳水榮、侯元兆等認為,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在前蘇聯林業經濟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起點是1955年前蘇聯林業經濟專家謝•瓦•馬雷歇夫在東北林學院開辦的研究生班和教師進修班。張建國提出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是從課程發展起來的,西方最早出現的林業經濟專門課程是“林業政策學”。張教授雖然提出了林業政策學課程為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起源的觀點,而且提及20世紀初期國內已有人在大學里開始講授林政學和林業經濟學課程,但他認為,由于當時我國林業尚未發展,國家又處于不安定狀態,且講授的只是一些外國的內容,所以中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起步于解放后,標志是20世紀50年代初,按蘇聯林業專業的教學計劃開設的兩門課程———林業經濟學和林業企業組織計劃(后來發展為林業經濟學和林業企業管理學)。王琳也是以建國以后為起點,研究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但起點是1952年北京林學院朱江戶開設的林業政策與管理課程。溫亞利等認為,20世紀40年代,前輩學人朱江戶與王長富等林學家曾在一些農林學校講授林業經濟及林政學課程,使得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開始了在中國的發展之路。溫亞利的研究遵循了張建國以課程作為林業經濟管理學科起源的觀點,但突破了學科起步始于解放后的傳統觀念,把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歷史的視角擴展到民國晚期。
在這個問題上,熊大同等認為,晚清興新學,曾仿照歐洲與日本開設了新式學堂,并正式設立了近代林業教育機關,可以說林業教育的系統講學開始于此。胡孔發等則指出,民國時期的林業教育有不可忽視的發展,很多高等院校設置了森林或林學系,而且還進行了教學實踐,他認為這應算是中國高等林業教育的正式開端。分析以上研究成果,筆者認為:首先,中國正式的林業經濟管理教育雖然是建國后在蘇聯的影響下開始的,但與晚清和民國時期的老一輩學者所做的鋪墊和基礎工作是不可分割的,深入研究其淵源與背景,有利于揭示我國林業經濟管理教育和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第二,學科的本質是根植于大學的教學和科研活動,研究學科的起源應以高等學校的相關教學科研活動為研究對象?;谝陨峡紤],本文以在高等學校(大學)開設林業政策學等林業經濟管理核心課程作為起點,研究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起源問題。
晚清時期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萌芽
我國現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朝末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后效仿日本的學制,興辦了各類現代學校。根據楊紹章《中國林業教育史略》,早期的林業教育作為一個學科,被設置在農業大學(最早稱為農科大學)的體系之中;而中國最早成立的農業大學為京師大學堂農科(1898),其中林科設于1903年;但大學中的林科,在整個清朝末年未能實現,只是在一些相當于大?;蛑袑5霓r業學堂內設置了林科。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京師大學堂農科的林業教育及其中所包含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線索。京師大學堂是1898年清光緒帝批準設立的。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校舍被占,圖書設備被毀,被下令停辦。1902年初,光緒帝下令恢復京師大學堂,同年8月制定出《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劃大學堂共分7科35目,其中農業科下設農藝學、農業化學、林學、獸醫學共4目。這是我國設分科大學之最早藍圖,農科大學設森林系,溯其淵源亦肇于此。1903年6月,清政府組織修訂學堂章程,于1904年1月修訂完畢。修訂后的學堂章程稱《奏定學堂章程》,該章程規定大學堂內設分科大學,分科大學下設的專業由“目”改為“門”,這樣原規劃的農科林學目更名為農科大學林學門?!蹲喽▽W堂章程》還規定了林學門的詳細課程(見表1,表略)在《奏定學堂章程》林學門的課程設置中,林政學已經規劃為獨立課程,而與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核心內容相關的課程還有森林算學、森林管理法等,這些課程構成了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雛形。雖然1904年初已制定出正式的章程,但由于成立分科大學的條件不具備,之后一直處于籌建期,直到1910年,除醫科外的7個分科大學(經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農科、工科、商科)才正式開辦招生。其中農科大學于1905年開始籌建,1910年開始招生,僅開農學一門,招收學生17人,暫以日文教授。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農科大學一直沒有正式開辦林科。從上述史料中可以得出結論,清朝晚期,大學里的林學教育僅僅停留在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的紙面上,并沒有付諸實踐。不過該章程詳細規定了農科大學林學門的課程設置及教學要求,為后來農科大學林科的開辦奠定了基礎。清政府的林業教育規程中已包含了林政學等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相關課程,因此,這個時期是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萌芽期。
民國時期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起源
(一)民國初期大學開辦林科
1.民國初期的教育制度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政體。民國建立以后,蔡元培被任命為教育總長,于1912年(民國元年)4月接管前清學部,組建教育部。同年10月,教育部《大學令》,效仿美國學制將大學分為文、理、法、商、醫、農、工等7科,林學歸屬于農科;《大學令》還規定具備文、理兩科,或文科兼有法、商二科,或理科兼有工、農、醫者,可以稱為大學,其余皆稱專門學校。1912年12月,教育部頒布第33號令《專門學校令》,其中農業專門學校規程中規定林學科的科目有30門課程。1913年1月12日,教育部頒布《大學規程》。民國《大學規程》與清朝《奏定學堂章程》相比,農科林學門課程增加了農學總論、測樹學、林價算法及森林較利學、森林管理學、林產制造學、制圖學、殖民學、地質學實習、森林工學實習、制圖實習等課程,取消了森林算學、林學通論、森林管理法、森林道路實習等課程[8]。民國初期的教育規程中,無論是《專門學校令》規定的農業專門學校林科課程體系,還是《大學規程》規定的農科林學門課程體系,林政學都成為其中重要的專業課程。森林管理法課程變更為森林管理學。森林算學在《專門學校令》中變更為森林數學,在《大學規程》中變更為林價算法及森林較利學。#p#分頁標題#e#
2.民國初期在大學中開辦林科按照楊紹章在《中國林業教育史略》中所述,民國初期,全國共有4所大學,其中設置林科最早的是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1914)和江蘇南京私立金陵大學(1915)。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的前身即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成為北京大學農科大學。1914年2月,根據北洋政府教育部令,北京大學農科大學改為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脫離北京大學獨立辦學,于3月1日正式成立;1914年7月,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增設林學科,同年8月正式招收學生,第一期共招收林科學生14人。北京林業大學長期以來都將辦學歷史追溯至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農業科林學目。實際上如前文所述,京師大學堂林學目并未實質辦學,1914年的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林學科,才是北京林業大學的辦學起點。在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開設林科一年后,由美國基督教會在中國創辦的教會大學———金陵大學也于1915年開設了林科,成為另一所于民國初期開辦林科的大學。
(二)民國初期大學開設林政學等課程
根據楊紹章先生的《中國林業教育史略》,民國時期首先設置林科的大學是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1914)。因此,本文以北京農業專門學校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林政學課程的開設為線索,探討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起源。
1.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林政學課程的開設時間根據《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規則》,林學科修業年限為3年,科目包括森林測量學、森林保護學、造林學、森林利用學、森林工學、林產制造學、森林數學、森林經理學、森林管理學、林政學、化學、物理及氣象學、地質及土壤學、森林動物學、森林植物學、數學、法律概要及森林法律、經濟學、財政學、狩獵學、殖民學、農學總論、德文、動植物試驗、化學試驗、測量及制圖實習、制造實習、造林實習、實地演習,共計29門課程,其中前10門為核心課程。以上核心課程中,林政學、森林數學(林價算法)為第二學年全學年授課,森林管理學為第三學年全學年授課?!侗本┺r業專門學校四年度周年概況報告書》(1915年8月─1916年7月)所記載的林學科第二年級授課時間統計表[9]顯示,林政學、森林數學等課程已按規定完成授課任務。根據以上資料可以確定,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于1915年下半年,正式開設了林政學課程,這可視為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起源。到1916年,林政學、森林管理學、森林數學(林價算法)這幾門課程已經在中國大學里開始講授,中國林業經濟管理教育的核心課程體系已經初步建立起來。
2.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林政學等課程的授課教師《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四年度周年概況報告書》(1915年8月─1916年7月)雖然記載了林政學課程的授課時間,卻沒有記載授課教師。直到《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七年度周年概況報告書》(1918年8月─1919年7月)才有各課程授課教師的信息記載。根據王希群的研究,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林學科于1914年正式開始招生,當時只有程鴻書、張聯魁和梁希(1916年任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教師,1917年繼程鴻書之后任學校第二任林科主任)3名林科教員?!吨袊r業大學史料匯編(1905─1949)(上卷)》在第200頁收錄了北京農業專門學校1916年呈報教育部的職工名冊,資料顯示,當年該校林學科的教員為:程鴻書(任林學科教務主任,承擔森林經理學、森林數學、物理及氣象學課程教學)、張聯魁(任學監主任,承擔造林學、林政學、法律概要課程教學)、梁希(專任教員,承擔森林利用、森林工學、林產制造課程教學)、鄭鎮瀛(兼職教員,承擔森林測量學教學)、鐘毅(兼職教員,承擔森林管理學、狩獵術的教學)。《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七年度周年概況報告書》(1918年8月─1919年7月)記載,該學年林政學的授課教師是鄭鎮瀛,森林數學的授課教師是程鴻書,森林管理學的授課教師是鐘毅。分析以上資料可得出結論,1915年由張聯魁在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首先開設了林政學課程。張聯魁在該校任職時間不長即離去,后由鄭鎮瀛接替張聯魁講授林政學課程。張聯魁,字惺午,生卒年不詳,山西代縣人,早年曾留學日本,回國后歷任孫中山及北洋政府參議員等職,1914年任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學監主任、教員,1915年在國內大學首開林政學課程,后離職,林政學課程由鄭鎮瀛接任。鄭鎮瀛,生卒年不詳,湖北崇陽人,1916年到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任教,后接任張聯魁承擔林政學課程教學。除林政學外,國內最早開設的其他幾門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核心課程的授課教師是:程鴻書,生于1880年,卒年不詳,湖北漢川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教育家、林學家,1909年畢業于日本東京農科大學(今東京大學農學部)林科;1914年創辦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林科,任林科主任,并承擔了森林數學(林價算法)等課程;1921年離任回到湖北,曾任湖北教育廳廳長、湖北省立農業專科學校校長、湖北省立農學院教授,其后生平不詳。鐘毅,生于1886年,卒于1969年,江西省南昌市人,1914年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林科,1916年到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林學科任教,承擔森林管理學等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曾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西省第二、三屆政協委員。以上幾位教師成為了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首批拓荒人。除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外,金陵大學也是中國林業經濟管理教育的先驅。金陵大學于1915年開設了林科,傳教士裴義理(JosephBailie)任主任。據1929年《金陵大學農林科課題概要》所述,已有林政學、森林管理學等課程,何人主講已不得而知,考慮到早期金陵大學的各系主任、教師都以外國人為主,首批教授這些課程的也可能是外籍教師。金陵大學林政學等與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直接相關課程的開設時間也要晚于北京農業專門學校。
民國時期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
1919年以后,隨著農學院的增建和學校升格,國內開辦林科高等教育的學校增多,分別是廣東大學農科(1925)、中央大學農學院(1927)、山東大學農學院(1926)、浙江大學農學院(1929)、河北大學農學院(1930)、四川大學農學院(1931)、江西農學院(1934)、安徽大學農學院(1934)、東北大學農學院(1946)等。到解放前夕,共有19所大學(含專業農學院)設置了森林系[7]。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不僅是國內首先開設林政學課程的大學,也是國內首先開設林業經濟學課程的大學,并首先在林科下設置了林政學門(專業)。根據《中國農業大學史料匯編(1905—1949)(上卷)》記載,民國10年(1921)11月,承奉教育部核準,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改本科為4年,并在農科和林科下設門:農科分農業經濟學、農藝化學、植產學、畜牧學4門;林科分林政學、造林學、利用學3門。各科一、二學年統一課程,三、四學年采用選課制。在林科3個學門課程設置方面,規定林政學門第三學年必修科目為造林學泛論、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財政學、經濟學、法學通論、數學、測量學、德文、造林實習、測量實習的制圖、計講義;第四學年必修科目為林政學、林業經濟學、森林經理學、森林管理學、法律學、森林法、殖民學、德文、法律演習、計講義、實習。造林學門和利用學門也把林業經濟學列為必修科目,但林政學和森林管理學沒有列入必修科目。在次年(1922)的畢業名單中,林科造林學門畢業生8人,利用學門畢業生5人,沒有林政學門畢業生。查詢其他資料,也沒有發現有林政學門畢業生的記錄。根據以上資料可知,雖然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在1921年即設置了林政學門(專業),但由于招生等方面的原因,沒有實質性辦學。但林業經濟學課程的開設是可以確定的,因為該課程是造林學門和利用學門的必修課,1922年兩個學門的畢業生須在第四學年(1921年8月—1922年7月)完成林業經濟學的課程學習??紤]到當時的專業課都是按學年排課,可以確定1921年下半年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在國內正式開設了林業經濟學課程。這也是可以查到的國內最早開設林業經濟學課程的記錄,但沒有查到授課教師的有關資料。1923年3月,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更名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林科變更為森林系。1927年8月,國立北京農業大學并入國立京師大學變更為國立京師大學農科,森林系更名為林學系,農業經濟學門升格為農業經濟系。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北伐勝利后,國立京師大學農科變更為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由于政局動蕩、生源不足,該校林學系的林政學專業一直沒有開辦起來,只開設了林業經濟學課程。#p#分頁標題#e#
根據1932年5月《北平大學一覽表》中林學系課程指導書記載,林業經濟課程為林學系四年級必修課,全學年開課,每周2小時,共4學分,內容為“講授土地資本勞力分配諸原理與森林企業之關系”;林政學是全系四年級必修課,全學年開課,每周2小時,共4學分,內容為“講授森林事業對于國家社會及人生之關系,并注意于限制維護保護獎勵及發達之方策等等”;森林管理學內容為“講授管理森林業務上之各種組織”;林價算法及森林較利學內容為“教授林地及林價計算上之理論與方法,并考定各種作業法制損益之方法”。除了開設林業經濟學課程外,當時國內也出現了林業經濟學的教材。根據張建國記載,國內最早的林業經濟學教材是曾濟憲的《林業經濟學》(1927年由上海新學會社出版)。如前所述,20世紀20年代是民國時期我國高等林業教育發展的黃金期,中央大學農學院、中山大學農學院、山東大學農學院、浙江大學農學院、河北大學農學院都是這個時期設立的林學系(森林系)。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核心課程在這個時期也有所發展,在林政學、林價算法及森林較利學、森林管理學的基礎上,林業經濟學也發展成為獨立課程,并出版了《林業經濟學》教材。然而,高等教育和學科的發展最終取決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和科技的需求。20世紀初期農林生產的興起,加之日本及歐美林業教育思想的傳入,促使了中國林業高等教育的興起和發展。由于軍閥混戰、經濟蕭條,民族危機日益嚴重,20世紀30年代以后我國的林業教育出現了停滯甚至退步。據楊紹章先生的《中國林業教育史略》所述,1927年以前,北京農業大學和南京金陵大學學習林科的人數每年都在10人以上,以后開始逐年減少;1931年北平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只招到一名學生;金陵大學森林系1938和1939年未招到一名學生;中央大學森林系從1931年有畢業生開始,至1949年的10多年間,共有畢業生130人,平均每年不到6人。抗戰勝利后局面雖有所緩和,但仍發展緩慢。資料顯示,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森林學系1947—1949年間的畢業生人數分別是3、10、10,而該院1928年才成立的農業經濟學系同期的畢業生人數分別達到14、31、29。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國的林業經濟管理教育事業也處于停滯甚至有所倒退的狀態。到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和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系的課程體系中都沒有了林業經濟學課程。我國林業經濟學課程發展出現斷裂,建國后只能在前蘇聯的體系下重建,這也是造成后來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結語
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是建國后按照蘇聯模式建立起來的,其標志是1959年北京林學院和東北林學院開辦的林業經濟專業,但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起源要遠早于這個時期。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是從課程發展而來的,而最早出現的課程是林政學,故應以大學開設林政學課程作為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起源。晚清時期我國林業高等教育開始醞釀,并規劃了林政學等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相關課程,但大學的林科教育沒有付諸實踐,因此這個時期是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萌芽階段。民國初期我國的一些大學開始設置林科,根據對史料的研究,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即原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于1915年下半年,在國內率先開設了林政學課程,并同期開設了森林數學、森林管理學,這可以視為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起源。在1915年開設林政學等課程后,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于1921年在國內首先開設了林業經濟學課程,并設置了林政學門(專業),使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教育在20世紀20年代有了一個短暫的發展期。但受社會經濟條件所限,加之政治黑暗、民族危機,我國林業及林業經濟管理教育很快陷入停滯狀態,使得林政學專業一直沒有開辦起來,林業經濟學課程雖一度開設,卻沒有保持下來。綜上所述,民國時期雖然內憂外患并存,舉步維艱,但老一輩學者們以堅韌不拔的意志維持著中國林業高等教育的持續。林政學、林價算法、林業79管理學這些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核心課程在中國的大學開設并堅持了下來,為新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正式開辦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文作者:張衛民 王磊 夏國雯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