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電力安全規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農村電網擔負著為農民生活、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重要任務,牽涉的點多、線長、面廣,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特別是農網改造后,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縣級供電企業面臨的設備管理、安全風險、優質服務等方面的壓力和困難越來越大,從而給電力企業持續快速發展帶來了更為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一、農電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安全管理責任制落實不到位
一是由于企業的各項活動開展得比較頻繁,使基層的工作受到較大影響,基層干部職工埋怨情緒較大,致使大多數基層領導沒有精力顧及正常工作,對上級布置的工作不能及時完成,導致政令不能暢通,執行力達不到要求。二是少數基層領導責任心不強,農電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農電工對規程不熟悉、不理解,業務不精、責任心不強。
部分職工對安全重要性的認識不深刻,存有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習慣性違章行為未能根本遏止。同時,由于電網建設任務加重,外來施工人員增加,而安全教育培訓力度相對薄弱,存在對施工現場檢查不細、考核不嚴、監督不力的現象。
2.農電安全管理難度較大
一是農電管理維護范圍較大。農村供用電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兩改一同價”后,農村集體電力設施采取“自愿上交、無償劃撥”的方式轉由電力企業統一管理,并從電能表前的第一個支撐點延伸到農戶的燈頭,造成管理范圍、管理難度和安全風險增大。二是農電工一人管一村或一人管多村后,鄉、村分級管理責任難以跟上,群眾義務保護電力設施的責任心明顯削弱,造成配網設施被盜現象不斷發生,從而給設備安全運行和正常供電帶來較大的困難。兩改前,農村安全用電和電力設施除了鄉(鎮)電管站和村組自行管理外,還有村、組電工,加之過去村、組電工多為村領導的親戚朋友,電力設施如果受到破壞和盜竊就是給農民自己造成損失,農民保護電力設施就像保護自己的財產一樣。兩改后,農村電力資產無償劃撥給供電企業,村電工由供電企業聘任,村組干部參與電力管理的積極性大打折扣,還有少數村干部故意刁難電工,認為電力設施歸供電企業了,電力設施的產權和維護都是電力部門的事,對破壞電力設施的現象不管不問,對竊電者和破壞電力設施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從而使那些膽大妄為者更加有恃無恐。
3.農戶安全用電意識淡薄、知識匱乏。近年來,雖然供電企業對加強安全知識教育,普及安全用電常識非常重視,并采取了多種形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但在現實中,真正懂得和掌握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安全用電知識的村民還是為數不多。
還有不少農戶把安裝的家用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當作“保命器”,認為只要安了它,就不會發生觸電事故,造成了思想上的麻痹。
4.法律糾紛越來越多
電力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電力設施具有高度危險性。電網覆蓋面寬,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由于自然原因、設施原因或人為原因引發觸電傷亡事故。尤其是縣級供電局改為供電公司后,成了純企業,沒有行政管理職能和執法權力,對一些不符合安全規定的專變和企業用電只能用損失自己的經濟利益作代價(停止供電),沒有行政管理職能和處罰權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地方政府和客戶還是老觀念,不管在什么地方、誰的資產,只要沾上“電”字的,都要找電力部門,出了事故都是供電企業的錯,因為“電是你電力企業供出的”。特別是“兩改”后,用電管理責任范圍的擴大,牽連電力部門的事故也相應增多。在農村只要發生與“電”有聯系的設備和人身事故,不問設備產權是誰的,是什么原因發生的事故(哪怕是在高壓線下釣魚甚至盜竊電力設備或破壞電力設施),當事人都要求電力部門高額賠償。另外,對用電安全事故責任的劃分處理還缺乏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混淆資產歸屬與事故責任的承擔。司法部門在處理事故時都往往偏向弱者,隨意性很大,加之地方地府為了保穩定也希望供電企業出錢解決,使供電企業承受著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
二、農電安全管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網改不徹底,配網線路設備老化嚴重
一是部分已改造的線路導線線徑過細,低壓線路尚有一部分為LGJ-16型導線。同時,線路舊材料利用量較大,電桿破損、導線接頭超標情況比較普遍。二是未改造和改造不到位設備急需進行整改。部分鄉鎮地形地貌復雜,由于網改資金有限,未改造和改造不徹底的現象比較普遍,低壓線路中甚至還有一部分LJ-10型無鋼芯鋁絞線仍在運行。并且,一、二期農改已過數年,線路設備經過多年的運行又要進行更換改造。三是地處丘陵和山區的部分村組臺區無法達到密布點的要求,供電半徑大,3~4公里的現象比較普通,且檔距過大,供電電壓質量達不到標準,有的臺區末端最低電壓在100V左右。四是線路金具、構架等鐵制件銹蝕嚴重,電桿破損、歪曲,導線嚴重老化情況較多。五是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和原利舊的配電設備、表箱以及桿(塔)等鐵件,銹蝕、損壞情況嚴重,而每年上級撥付的大修及利舊維護資金又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2.線路設備維護、管理不到位
一是配網“三級保護”管理不到位。總、分保護安裝把關不嚴,型號、容量配置不當,有的容量選擇過小,造成大負荷時燒毀;有的容量選擇過大,形同虛設;有的雖然配置了與型號、容量相適應的保護,但由于線路質量差、過負荷運行或遭受雷擊等損壞,從而造成保護投運率達不到100%。家用保護由于種種原因損壞情況也比較嚴重,農戶又不愿重新購買,大部分農戶使用不合格的家用電器和潛水泵,自主將家保退出運行,致使末級保護投運率無法達到100%。二是臺區空開等控制元件選擇不當,高壓熔絲、保險絲用鋁絲帶替,嚴重危及設備安全運行。臺區“三位一體”接地未達到標準的情況較嚴重,有的變壓器中性點、避雷器支架、配電變壓器外殼未直接接地,有的所使用的接地材料不符合規程規定,有的搭接長度不夠,有的私自將中性點接地退出運行。接地線銹蝕情況也較嚴重。三是配電設備管理不到位。部分配電變壓器存在外殼污濁銹蝕,漏油嚴重,接頭接觸不牢固,引下線選擇過小,避雷器、熔斷器老化等現象。還有部分配電箱銹蝕嚴重,箱門無鎖,甚至長期不關,從而造成設備損壞,安全隱患較大。四是線路交叉跨越及對地距離的管理不到位。由于資金限制,電力線路未能及時按城市規劃及新農村建設要求進行改造,從而造成部分線路對跨越物的垂直、水平距離不夠,且交叉跨越點又未能按要求定期進行復測。#p#分頁標題#e#
3.農網用電不安全因素增多、風險加大
一是農業生產季節性用電和臨時用電已成為配網安全管理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農業抗旱排澇和打谷脫麥等用電、建房時的臨時性用電、作坊加工用電、村級場所的公益性用電等臨時接線用電往往都是急于求成,而且有時還可能出現“掛鉤線”、“攔腰線”和“地爬線”。二是樹障現象較嚴重,線下樹障砍伐困難,戶主要價太高。三是非公司管轄的專用排澇抗旱臺區、泵站隱患嚴重。這些臺區、泵站雖然簽訂了安全供電用合同,明確了責任,但安全狀況令人堪憂,變壓器不設圍欄、低壓部分不設控制保護、配變滲漏、臺架對地高度達不到要求等,出了問題還是找供電企業。
4.企業發展和抵御風險方面缺乏資金做后盾
一是網改時對形勢發展估計不足,配備的配變只考慮了小容量,沒有資金實施密布點。隨著中央對農村的政策性投入的不斷加大和各種燃料大幅漲價,農村用電量急劇上升,現在運行的變壓器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加上無更換大容量變壓器的資金來源,導致變壓器長期超負荷運行。二是新增用戶和設備改造缺乏資金,束縛了企業發展。三是設備被盜、損壞、燒毀缺乏修復資金。四是大修資金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由于資金缺乏,加上物資招標及到位時間過長,造成物資跟不上,導致設備缺陷和危險點不能及時整改,設備運行存在安全隱患,企業承擔的安全風險很大,客戶對此反映也很強烈。
三、加強農電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1.從源頭抓起,夯實管理基礎
一是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對每條線、設備和線路通道內的樹障、路障、房障的清理實行定人、定責任,實行獎懲到人。二是加大線路、設備的巡視檢查力度,設備責任人要定期不定期的對所管設備、線路進行檢查巡視,特別是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過后要及時巡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基層單位要對轄區內的設備、線路經常進行抽查,嚴格獎懲制度;縣級供電公司領導和機關部室負責人每年至少要帶隊沿線徒步巡視一次。三是高溫大負荷季節,對重點負荷臺區實行定時不定時的測溫,24小時實行負荷監控。四是對農村配網線路、設備堅持每年春季、秋季各進行一次大普查。對普查出的問題,按緊急、重大、一般的原則進行整改,對一些不花錢和花錢少的缺陷要及時督促進行整改,對大修和利舊費用的使用要明確重點、嚴格把關,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2.強化設備管理,及時消除隱患
一是要利用有限的資金,逐步對設備緊急缺陷和危險點進行整改。對布局不合理的線路、容量配置不合理的變壓器、高能耗變壓器進行整改,優化配網設施,提高電能質量,降低線路設備損耗。二是要對配電臺區的總保護和分保護進行定期清理,進一步完善低壓電網的“三級”保護,確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安裝、投運、動作率均達100%。三是加強特殊地段安全警示牌的安裝檢查,如魚池、臺區等,確保安裝到位。四是加強線路交叉跨越安全距離的檢查。要定期對交叉跨越線路的對地距離進行測量,確保對地距離符合規程標準。五是加強線路除障工作。對在電力線下違章建房、栽樹等危及安全的行為,分管人員要一查到底,及時下發限期整改的通知書,拒不執行者,可聯合政府或通過公安部門強制性執行,做到防患于未然。
3.開展專項整治,加強臨時用電管理
一是必須與臨時用電戶簽訂合理的安全用電協議,分清產權界限。二是嚴格按照規程要求對臨時用電進行設備安裝。要求必須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以防漏電傷人。三是加大巡查力度,加強專項整治,打擊違章用電。聯合當地政府、安檢、派出所等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竊電、私拉亂接、線路下違規建房等違章用電行為,規范供用電秩序。四是抓好專用泵站的管理。對于未啟動的專用泵站,嚴格按照規程規定的要求,在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后,予以啟動;對于已啟動的,加強巡視檢查,發現缺陷及時下達隱患整改通知,督促其整改到位。
4.加大安全用電宣傳力度,增強用戶安全用電意識
一是針對目前農村安全用電的薄弱環節,組織安全事故圖片巡回展覽,起到警示作用;發放安全用電常識手冊和宣傳畫,增強防范意識;現場演示觸電緊急救護法,并設立獎品,鼓勵群眾參與互動,學會自救,提升觸電施救能力;在夏季用電事故多發期,出動安全宣傳車,在供區作巡回宣傳;同時,農村所有臺區懸掛安全標示牌,安全用電標語刷寫到村組和電力電桿,在全供區營造安全用電的濃厚氛圍,真正做到安全用電,家喻戶曉。二是在村組建立安全用電管理組織,協助我們開展安全用電宣傳教育,多培養用電“明白人”,增強農戶安全用電意識,防止農戶的違章用電行為。三是依法與農村用戶簽訂安全用電協議,嚴格劃分產權分界點和資產歸屬,明確村委會、村民和供電所對農村電力線路設施管理的責任和義務。農村安全用電常識宣傳不是一時一事或幾句口號、幾張圖紙、幾塊安全警示牌能夠解決的問題,要持之以恒地利用各種場合和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通過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來觸及人心,把“要我安全”轉化為“我要安全”的自覺行為,做到人人重視安全,個個安全用電。
這樣,電力企業的風險也隨之降低了。
5.加強員工培訓與考核,全面提高人員素質
一是加強安全技能培訓,提高員工危險源點識別能力,并結合事故案例,提升員工安全防護和自我保護意識,切實做到“三不傷害”,從而全面提高員工的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進一步加強農電隊伍建設,整體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二是要強化員工的日常管理,加強對員工的日常行為控制,嚴格考核工作過程。對于巡視不到位,應發現的缺陷未發現、發現缺陷未上報或下發物資及時進行整改,造成設備損壞事故的,嚴格按工資考核辦法進行考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一定程度的設備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的,按相關安全生產獎懲規定執行。
6.落實反事故措施,加強現場作業管理
一是要大力推廣落實《農村供電所標準化作業流程》,農電檢修、施工現場要全面落實“三防十要”反事故措施,深入開展反“六不”斗爭。二是要加強現場安全風險控制。對現場保留帶電部位等安全風險較大的作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要到現場把關。開工前工作負責人要向上級單位報告現場安全措施的布置情況。三是嚴格落實“兩票四制”。凡是涉及需辦票的工作,必須辦理“兩票”,并按票作業,兩票辦理率、合格率均應達到100%。#p#分頁標題#e#
7.規范服務行為,實行有償服務
供電企業要盡快和物價部門共同出臺電力行業業務收費標準。在供電企業管理的資產范圍內,加大優質服務的監督力度,搞好優質服務,樹立供電企業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對資產屬客戶的,在實行有償服務的前提下搞好優質服務,減輕基層供電所的壓力和負擔,減輕農電工的工作強度,讓農電工有更多的精力搞好設備的維護工作。
8.明確管理職能,加大執法力度
上級主管部門要明確劃分供電企業的管理職能,調動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群防群治的措施保護電力設施。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打擊破壞電力設施和竊電的違法行為,依法維護供電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
供電企業安全供電是根本,提高設備安全運行水平是關鍵,強化管理是措施。只有多方齊抓共管,共同配合,全力保障農網安全運行,才能使供電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