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公路論文:農村公路保養新舉措,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董娜 單位: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田東縣的農業發展富有特色,擁有香蕉、香芒、香米、香油、香豬、香鴨、香料、香酒的“八香”系列土特產品,目前全縣“八香”系列農產品年產值達1億元。新時期農業發展要實現結構多元化、經營產業化和流通現代化,這就需要農村公路能為其生產、銷售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其主要服務對象包括聯合收割機、拖拉機、各式農業機械及各類農用貨運車輛等。該類型農村公路的管養需求特點為:服務農業型農村公路的道路寬度、轉彎半徑、承載能力、路面形式既要能夠適應大型農業作業機具和運輸車輛運行的需要,也要結合農業生產作業機具及運輸車輛季節性、周期性行駛的特點,綜合考慮管養標準,既能滿足運輸要求又要盡量減少資源浪費。服務工商業型農村公路近年來,田東縣工商業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石化、煤炭、電力、制糖、建材和造紙等優勢產業加速發展。由于圍繞農村工商業發展的原材料、產成品、貿易商品品種多、運輸量大,具有運輸車輛大型化、專用化的特征,所以服務工商業型農村公路主要服務于大中型和各種專用運輸車輛。
該類型農村公路的管養需求特點為:對于通往礦產資源采掘點的農村公路,由于車輛重載化對路面在道路寬度、轉彎半徑、承載等技術標準上的要求,其管理養護技術標準要按照國省干線的標準確定,對于通往一般工商企業的公路根據主要行駛車輛特點按照常規標準進行管養。服務旅游型農村公路田東縣擁有紅色、綠色、藍色、紫色、橙色、金色的“六色”豐富旅游資源。要開發利用好這些旅游資源,需要有適宜的交通服務設施相配套。建設服務旅游型農村公路,就是為滿足人們前往農村旅游的交通需要。該類型農村公路主要服務對象是各型客車,此類公路承擔的交通量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對服務品質的要求較高。該類型農村公路的管養需求特點為:道路的寬度、轉彎半徑、路面的平整度要滿足各類客運車輛行駛和乘坐舒適性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做好農村公路沿線的綠化美化及文化宣傳工作,安排好沿線生態景觀的建設,使農村公路與沿線景觀融為一體,綠化植物的選擇應以當地常見物種為主,既便于成活和后期管養,又可以降低成本。
要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更加科學、靈活、安全、環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村公路工作內涵和工作重點都提出了新要求,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門給予高度重視。以往,針對農村公路基礎薄弱的實際,交通部門在組織實施中以大規模建設農村公路基礎設施為主要特征;新時期,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要求,農村公路不僅要建設好,更要管理好、養護好。基于此,新時期要將管理養護作為農村公路發展的核心工作,做到建設與養護并重、通達與通暢并舉。要求管理養護工作科學高效。公路管理部門要高質量、高效性地完成巨大的養護工程量,充分提高養護資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公路養護質量差、效率低、養護資金浪費和設備無效損耗等問題。要求管理養護工作及時靈活。“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公路管理部門不能因養護滯后而影響公路系統整體建設和發展態勢,應及時做好養護工作,并實施“預防性養護、防治結合”和“應急養護”工作機制。要求管理養護工作安全環保。由于長期從事養護工作,某些養護人員的自我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減弱,養護過程中安全保護設備、設施不齊全,缺乏環保意識,極易引發人員傷害、設備損壞、破壞水土植被等事件。因此,養護人員應加強自我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樹立安全養護、環保養護的觀念。要求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渠道更加穩定并且多元化新時期新形勢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渠道的新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要求有穩定的養護資金來源渠道。
田東縣農村公路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農村公路建設標準的提高以及建設里程的快速增加,使得其管理養護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和交通行業稅費改革方案的實施,改變了原有的農村公路發展資金渠道,使現有的主要資金籌措渠道(如民工建勤、拖養費等)已不再可行,燃油稅返還資金規模不確定,資金籌措更加困難,資金需求矛盾更加突出,現有的資金籌措方式根本無法適應農村公路養護的需要。因此,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渠道是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的根本保障。要求多元化的養護資金來源渠道。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保障體系,按照公路養護分級管理和受益負擔的原則,多渠道籌集養護資金,逐步建立農村公路養護投入長效機制,保證農村公路養護有可靠的資金來源,做好管理養護工作以鞏固農村公路的建設成果,延長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提高行車質量,實現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要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完善新時期新形勢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的新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要求權責明確的管理養護體制。我國現行的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是在長期計劃經濟條件下逐步形成的,公路管理部門既代表地方政府擔負著公路管理職能,同時又承擔著路政管理、建設、養護、施工等任務,完全是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嚴重影響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市場競爭能力匱乏。因此,建立事權與財權責任統一,管理與養護責任分明的管理養護體制,是今后農村公路走上健康、有序發展道路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求科學、專業的管理養護模式。隨著田東縣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農村公路里程迅速增加,農村公路技術等級及路面狀況的不斷提升,對農村公路養護水平的要求也大為提升。原有的群眾性、非專業養護模式已不適應新時期農村公路的發展需求,建立科學、專業的管理養護模式的需求顯得十分迫切。
田東縣應建立“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三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模式。縣交通運輸局對全縣農村公路養護實行行業管理,在全縣建立健全專業養護與群眾養護相結合,長年養護與季節性養護、流動養護相結合的制度,積極推進和完善多種形式的養護承包責任制。專業化管理養護模式一般縣道、重要鄉道和旅游農村公路由縣交通運輸局公路所負責管理養護。達到法定規模的專業化養護工程,可以依照有關規定采取招標方式選擇專業管理養護單位實施管理養護。災害性應急搶修工程,可以直接委托養護作業單位實施。承包制管理養護模式鄉道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養護,可以實行班組或家庭(個人)承包的方式養護;村道由建制村村民委員會組織本村群眾通過承包實施日常養護。鄉、村道每年必須集中養護1~2次,鄉、村道損毀必須突擊養護和小修。承包管理養護模式應以公平、公開方式,就近組建管理養護班組或確定管理養護人員。鄉、村道路的養護工作由縣交通運輸局公路所負責技術指導。委托(自行)養護模式主要為行(企)業服務的生產型農村公路應由受益企業委托或自行養護。企業可以向縣政府繳納管理養護資金,由縣交通運輸局承擔具體管理養護工作;未繳納管理養護資金企業,自行養護本企業所使用公路,但不得使其處于失養狀態。#p#分頁標題#e#
田東縣應建立“各級政府投入為主、重點受益行(企)業為輔、社會捐助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籌集體制。燃油稅轉移支付燃油稅轉移支付資金原則上全部用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是田東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的主要來源。每年田東縣接受的轉移支付資金約560萬元,占田東縣全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總額的70%左右。但這與養護資金需求之間仍然存在供需不足的矛盾。筆者建議:一是盡快制定成品油消費稅新增收入傾斜農村公路的政策,即從每年新增的燃油稅收入中劃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二是在政策許可范圍內盡量提高農村公路的切塊比例。縣政府財政支出縣政府作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有責任在財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目前,縣政府年均撥付近100萬元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縣政府在編制年度財政預算時,要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近年來,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縣財政收入穩步增加。除正常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外,縣政府應以上年財政收入增量5%的資金追加用于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加大對財政困難鄉鎮的補貼力度。
自治區交通運輸部門補助自治區為鼓勵縣級人民政府做好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制定了縣級財政若以1000元/公里的標準撥付財政資金用于農村公路養護,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配套補助500元/公里的引導政策。在縣政府按此標準給予養護的情況下,按照田東縣千余公里的養護里程計算,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年均撥付近50萬元資金用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此外,自治區公路管理局平均每年撥付約50萬元的養護資金用于縣道大中修工程。縣交通運輸局要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撥付的資金足額到位。重點受益行(企)業出資目前,田東縣生產型農村公路由當地的生產加工企業自養,但這部分農村公路大部分處于失養狀態,企業僅僅是在每年收獲期來臨前對生產型農村公路進行臨時修建和突擊性養護。由于生產型農村公路屬于企業專用路,與服務于農民日常出行的農村公路存在著屬性上的差別。在遵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部署的基礎上,從“工業反哺農業”的思路出發,按企業每收購1噸甘蔗或竹子提取2元的標準向縣財政繳納生產型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由縣交通運輸局公路所負責這部分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工作,確保生產企業車輛能順利地通往田間地頭收購農產品。社會捐助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吸引企業及、鄉賢、知名人士等社會力量出(捐)資用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權責明確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模式和穩定的養護資金來源渠道構成了田東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長效工作機制,將在很大程度上推進田東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