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區域發展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思路,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北部灣經濟區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迅速。據統計,到2009年北部灣城市群國民生產總值超過2400億元,4個地級市占全區14個地級市國民生產總值超過30%,體現了北部灣城市群的經濟實力。第二產業產值快速增長,規模工業增加值接近600億元,總量占全區規模工業增加值約四分之一。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經濟區2009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2000億元,占全區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由2007年的31.48%提高到2009年的35%。北部灣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產業產值呈現新的態勢,各城市的第二產業相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總量偏少。因此,應加快第二產業的發展,不斷擴大工業生產規模,帶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⑤。到2010年,北部灣三大產業產值之和占全國比重達到0.76%,超過2009年的0.63%。雖然相對全國產值總量偏少,但就北部灣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而言,進步十分明顯。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特點在于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在城市經濟總量中所占比例偏大,為60.63%,發展潛力大。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迅速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加大。其中,2008年比2007年增長33.49%,2009年比2008年增長54.77%,分別比同期廣西區平均速度高出6.4%和0.3%,這為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雖然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速度和產業規模不斷提高,但與珠三角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和環渤海灣經濟圈相比,與成為泛北部灣地區的新的經濟增長極的目標差距較大,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欠缺⑥。人才是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關鍵因素,直接影響北部灣經濟區未來的發展,應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從全局出發,做好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產業規劃布局,北部灣經濟區制訂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2008-2015年人才發展規劃》。針對北部灣城市群各城市的定位,對北部灣經濟區區域優勢產業中的“煉油、蔗糖加工、造紙業、物流、鋁產品加工、海洋產業、農產品加工”等重點發展產業中的人才需求作出整體規劃,其中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最大。根據區域發展規劃,到2020年,該區域的投資規模近3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投資接近1萬億元,大量農村將實現城鎮化⑦。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眾多的大型項目啟動,以及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經濟發展形勢,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工程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
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工程管理技術與各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在北部灣經濟區各產業中的需求量較大,特別是在第二產業中的需求占整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比重最大。高學歷、高職稱、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是北部灣經濟區未來發展的最大需求。(1)人才需求總量將大幅增加。據統計,到2015年北部灣經濟區的人才需求總量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將達到168萬人左右⑧。為了解決人才緊缺的現狀,促進自身的發展,區內部分高校,特別是北部灣經濟區高校應始終圍繞北部灣經濟區發展開設專業。隨著北部灣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布局的展開,預計到2020年,北部灣經濟區全社會各類人才需求總量將超過200萬,其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將達到80萬左右的規模⑨。(2)人才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在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分布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所占比重大,工程管理專業中“三高人才”(學歷、職稱和技能)的需求將直接影響整個人才隊伍建設質量,而專科以上學歷的人才需求量則沒有大的變化。高職稱的研究性人才和實踐操作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專業性人才,是推動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核心力量。預計到2015年,北部灣經濟區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學歷分布為:本科學歷及以上占45.62%,專科學歷39.99%,中專及以下為14.39%。(3)專業人才需求分布呈現新格局。預計到2015年,工程建筑施工的比例約占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比重為31.03%,工程建設監理人才需求比重為14.21%,設計人才為9.25%,物業管理人才約為7.42%,房地產估價、營銷及相關專業人才約為21.57%,其他與工程管理相關的人才約占16.52%⑩。
目前,北部灣經濟區區域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滯后,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數量少。據統計,到2010年7月我國開設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高校(含獨立學院)共有326所,開設工程管理專科專業的高校715所。廣西全區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僅有廣西財經學院、賀州學院、桂林理工大學、廣西工學院、百色學院5所高校,及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兩所獨立學院。開設本科院校的數量僅占全國2.2%,開設專科的高校11所,占全國不足2%。全區高校開設工程管理專業比其他地區晚,缺乏辦學經驗。專業結構層次不清,一部分高校開設的工程管理專業沒有以市場需求為目標,專業知識太泛,缺乏針對性。全區沒有高層次的培訓單位,僅1所高校擁有工程管理碩士點,沒有博士研究生的培訓資格單位。對培養對象缺乏實踐技能的指導,學生操作技能水平滿足不了社會需要。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和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廣西,特別是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同時,由于北部灣經濟區與其他地區相比待遇較差,一部分高素質、高職稱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不愿在此扎根,這加大了人才引進的難度。可以預見,北部灣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高素質、高層次、高水平的人才尤為緊缺。如何實施新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計劃,將直接影響到廣西,特別是北部灣經濟的發展。
針對北部灣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結合廣西高校培養管理專業人才的現實情況,應采取有效措施實施人才計劃,促進北部灣經濟快速發展。如加大培養力度,提高人才數量和質量;大量引進人才,特別是具有豐富經驗的高級人才,解決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工程管理專業綜合性很強,應用面廣,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十分豐富,既包括如營銷、財務、廣告等社會科學類的知識,也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環境、地理水文等自然科學類的知識。因此,需要統籌各種知識,制訂合理的培養體系和方案,要創新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方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社會的人才培養方案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高,創新能力強的人才,是社會急需的人才。高校應充分分析企業在人才需求上的意見,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創新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方案。要完善課程設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拓展相關知識,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工程管理相關專業知識非常廣,涵蓋工科、理科、法律、經濟、管理等多個學科,在課程設置上,應把握好各學科之間的銜接。#p#分頁標題#e#
要加強師資力量培養。教師是人才培養計劃的執行者,而人才培養計劃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因此,教師要進入社會,了解企業的真正需求;教師不應該僅限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研究領域,擁有其他與工程管理專業相關的知識可以拓寬教師的視野,幫助提高教學質量。要實現人才質量評估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關于人才質量的評估,目前各高校沒有統一的標準和體系,唯一作為考評的標準是考試結果。這種人才質量評估體系不利于人才的培養,更不利于培養方案的完善。采用以企業考評和學校自身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提升學校的辦學能力,對提升人才的社會競爭力也有很大的幫助。總之,應以北部灣經濟發展為契機,通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循序漸進,不斷完善,培養滿足廣西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寬厚理論知識基礎、良好實踐操作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以服務廣西經濟新發展。引進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對促進北部灣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與其他經濟區相比,國家重視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對西部大開發的帶動作用,政策扶持性明確,這為北部灣人才引進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北部灣經濟區的人才引進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一是提高引進人才的待遇。
北部灣經濟區在區位上有一定的優勢,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這對于人才引進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從北部灣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同發達地區的差距又較為明顯,要引進緊缺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必須提高待遇,才能提升人才引進的競爭力。二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據統計,目前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供求比例大致在1:2.5左右,處于經濟發展水平與全國其他同等區域相對落后的形勢,更應該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特別是引進高素質、高職稱、高技能的專業人才。三是實現引進人才與培養人才相結合。在引進人才以發揮科技生產力作用的同時,還需要把引進的人才與培養本土人才結合起來。構建引進機制是為了滿足北部灣經濟發展的需要,長期引進人才,勢必造成成本的增長,也不利于本土人才的培養,應該把人才培養作為今后北部灣經濟區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北部灣經濟區的設立,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北部灣區域位于沿海平原與山地交界處,加上獨特的喀斯特地質條件,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巨大挑戰。
該區域36%的城市化水平與全國平均44%的城市化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經濟區的發展給北部灣的城市發展帶來了機遇,發展潛力巨大。因此,高素質、高職稱、高技能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量將大大增加。由于北部灣的區位條件和自然環境,使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和技能要求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呈現明顯的特殊性。工程管理專業有其自身的特點,特別是專業面廣、技能要求高等原因,加大了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的難度。必須立足于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現實,以北部灣經濟發展為契機,以北部灣經濟發展需求為目標,結合工程管理專業的特殊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循序漸進,不斷完善,培養符合廣西經濟快速發展的專業化人才。同時,加大人力引進力度,充分發揮人才生產力的作用,加快北部灣區域發展。(本文作者:易忠君 單位:百色學院經濟與旅游管理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