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全市生態綠化村建設意見,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為加快推進生態綠化村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緊緊圍繞實施生態綠化工程的總體要求,以改善農村生態質量和綠化面貌為目標,以村莊綠化為基礎,以增加綠量為重點,以長效管理為保障,健全村莊綠化系統,優化村莊綠化布局,提高綠化質量,提升綠化水平,構筑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村莊森林植被生態系統,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二、綠化原則
(一)堅持與新農村“五化”建設相結合。村莊綠化要體現整體協調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理念,把綠化納入村莊整體規劃,統一協調,科學合理,便于管理。
(二)堅持擴大綠量。要以發展街道綠化和庭院經濟為主,在房前屋后種植經濟林果和美化樹木,最大限度地提高覆蓋率。同時,要規劃建設好村莊內的道路、綠地公園、圍村林,突出生態效應和景觀效果。
(三)堅持突出本地樹種和經濟樹種相結合。在確保生態目標的同時,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優先選用槐、柳、銀杏等本地樹種;要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發展大規格苗木培育和其它具有較高效益的經濟樹種,充分發揮綠化的經濟效益。
三、規劃目標
以社會主義新農村“五化”建設為載體,以“百村生態綠化工程”為抓手,以創建省級綠化示范村為目標,結合實施遷村并點,著力加大中心村綠化力度,因地制宜,穩步推進,逐步形成“村在林中、家在綠中、人在花中”的新農村綠化格局。年,全市規劃新建生態綠化村180個,其中,重點生態綠化村65個。村內林木覆蓋率達到40%以上,新植苗木存活率95%以上。林木分布合理、林相整齊、樹種多樣、搭配合理、長勢良好,達到“大、高、密、厚、多、彩”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要求。圍村林帶為高大喬木林,保持2-3行或平均寬度10米以上,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5%以上,林網網格面積一般不大于300畝。所有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市鎮道路、出村路、主干河渠全部綠化。各村管護措施到位,能夠及時補植、撫育、管護。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街區)要高度重視生態綠化村建設工作,將其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框架。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目標,強化工作措施,扎實穩妥推進。
(二)加大資金投入。要堅持“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方針,拓寬綠化投資渠道。村莊綠化可結合環境整治、結構調整合力推進。要在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的基礎上,采取承包、冠名等各種措施,引導、吸引企業與村民參與村莊綠化。對驗收符合標準的重點生態綠化村,市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資金補助。補助標準為:801人以上的村(2001人以上的居委會),每村(居)補助10萬元;800人以下的村(2000人以下的居委會),每村(居)補助8萬元。同時被列入重點生態綠化村和“五化”村獎勵的村(居),按重點生態綠化村獎勵標準獎勵。各鎮(街區)及相關部門也要結合實際,搞好對生態綠化村建設工作的資金爭取和補助工作,全力推進,確保成效。
(三)加強輿論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多種新聞傳播媒體,廣泛宣傳生態綠化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宣傳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增強廣大農民的責任意識,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自覺參與生態綠化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四)加快建設步伐。生態綠化村建設過程中,要搞好苗木的栽后管理,制定林木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責任,確保林木的成活率和存活率,鞏固綠化成果。各鎮(街區)要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進”的工作思路,確保完成今年的生態綠化村和重點生態綠化村建設任務。爭取利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全市生態綠化村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五)強化督導檢查。市里將生態綠化村建設工作列入重要督查事項,實行專項點評、通報制度。由市委農工辦、林業局、財政局等部門負責生態綠化村建設的檢查驗收工作。對達到建設標準的,進行表彰獎勵;對未按計劃完成任務或標準質量不高的,進行通報批評,并督促限期改進。